精神科醫(yī)生實習日記:理解荒謬
看過太多影視作品的我們,總覺得精神病患者是危險的。其實不是這樣的。而這樣的誤解也讓大眾對“精神病”這個詞有更深的歧視。其實,對于大部分受被害妄想困擾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他們最傾向于傷害的人,是他們自己。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抑郁癥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是不陌生的一種精神疾病了。近年來,很多明星、藝人因抑郁癥而辭世,令人感到無比的遺憾和惋惜。
專家介紹說,自殺行為發(fā)生是在瞬間,但其行為產生的基礎往往是長期積累而成的。面對同樣的挫折、困難,有人能應付自如,有人卻走上自殺道路,這與個人的心理素質特別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關。
看過太多影視作品的我們,總覺得精神病患者是危險的。其實不是這樣的。而這樣的誤解也讓大眾對“精神病”這個詞有更深的歧視。其實,對于大部分受被害妄想困擾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他們最傾向于傷害的人,是他們自己。
自殘/自傷行為在青少年中是非常常見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致殘、致死性,有較大危害。國外研究顯示,青少年的自傷行為報告率為3%~42%,我國在2011年的一項全國范圍內的調查數據顯示,30.0%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發(fā)生過直接自傷行為。
從自殺念頭到自殺行為是有一個轉化過程的,這是在研究統(tǒng)計數據中常常能發(fā)現(xiàn)的一個事實。那么,作為一個熱線的咨詢員,亦或者是一個把挽救別人生命作為自己責任的善良人我們可以做什么呢?
當有人在網絡上作出威脅生命的行為與言論時,往往會引來很多的圍觀,此時無論是欲自殺者還是圍觀者,可能都很容易陷入非理性情緒狀態(tài)中。目睹或者圍觀者該怎么辦?
進一步調整糖尿病、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和抑郁這些協(xié)變量后,對結果的影響不大,沒有發(fā)現(xiàn)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與自殺意念之間的顯著關聯(lián)。
研究對象取自某個心境障礙家族史研究中根據DSM-IV被診斷為抑郁癥、I型雙相障礙和II型雙相障礙的18-70歲心境障礙患者群體,有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障礙和藥物誘發(fā)型情緒障礙病史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其中包括抑郁癥患者296例,雙相障礙患者365例和對照組315例。
研究者分析認為,首次性活動不能算作避孕藥以外的自殺風險影響因素,因為50%的丹麥人表示自己在17歲前有過性經歷,其中69%表示首次性交會使用避孕套,并且研究對象中部分人群服用該類藥物是為了緩解痛經,治療粉刺等。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童年逆境(childhoodadversities,CAs)??蓪е虑嗌倌昶谧詺⑹录陌l(fā)生。這類最終可引發(fā)自殺的CAs事件主要有:父母離異、親屬去世、親屬存在物質濫用和犯罪情況、家境貧寒、居住地頻繁遷移和父母有精神疾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