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精神病頻道 > 精神病治療 > 藥物治療 > 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用藥態(tài)度,從降低病恥感開始

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用藥態(tài)度,從降低病恥感開始

2018-05-29 來源:醫(yī)脈通精神科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除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自知力外,醫(yī)生還需充分了解患者心中優(yōu)先級較高的癥狀及負擔,患者對這些問題的主觀解讀,病態(tài)的健康觀念,治療目標及阻礙。

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藥物治療常持消極態(tài)度,這也是導致這一群體治療依從性不佳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基于臨床觀察,自我病恥感(self-stigmatization)更嚴重的患者對藥物的態(tài)度似乎更加負面,進而導致依從性更差,但仍有待研究進一步確認。

鑒于上述現(xiàn)象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相當常見,澄清上述因素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發(fā)現(xiàn)干預靶點,進而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轉歸。

研究簡介

一項1月9日在線發(fā)表于PsychiatryResearch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的一組研究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之間納入了81名17歲以上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障礙門診及住院患者,旨在探討用藥態(tài)度與自我病恥感的潛在相關性,以及影響上述相關性的社會人口學及臨床因素等,并對橫斷面數(shù)據進行了多變量分析。

研究中,自我病恥感使用德語版精神疾病內化病恥感自評量表(ISMI)進行測評。該量表共包含29個條目,采用4分制評分,所涉及的維度包括被疏遠、對刻板印象的認同程度、被歧視體驗、社交退縮、面對病恥感的韌性等,這些維度基本涵蓋了患者針對病恥感的主觀體驗。

調整混雜因素后,結果顯示:

1.具有以下特點的受試者對藥物治療的態(tài)度更積極:疾病自知力較好,自我病恥感較輕,主觀上擁有更多的藥物知識(adjustedR2=0.23)。

2.以下因素與較強的自我病恥感相關:主觀幸福度較低,抑郁癥狀較嚴重,性別為男性(adjustedR2=0.58)。

3.其他臨床變量對患者的用藥態(tài)度及自我病恥感無顯著預測價值。

討論

本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樣本量較小,以及所納入的患者均有求治行為,外推性可能存在疑問。即便如此,本項研究仍具有一定的臨床實踐意義:除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自知力外,醫(yī)生還需充分了解患者心中優(yōu)先級較高的癥狀及負擔,患者對這些問題的主觀解讀,病態(tài)的健康觀念,治療目標及阻礙。另外,醫(yī)生需認真評估患者潛在的病恥感,這一點對于同時存在幸福度低及抑郁癥狀的患者,以及男性患者可能尤為重要。此舉不僅有助于糾正患者的誤解及強化健康知識,也有助于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

事實上,目前已有一些治療手段顯示出了降低重性精神障礙患者自我病恥感的潛力,如敘事增強及認知療法(NECT)。點擊「閱讀原文」閱讀代表性綜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