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今不少精神科醫(yī)生,往往聯(lián)合應(yīng)用幾種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但是他們誤以為藥效可以疊加,于是,每種藥物只用半量、或更少。雖然,藥物副反應(yīng)因此可能比較少一些,但是,治療效果卻并不理想。
其實,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為什么呢?
抗精神病藥在被吞服吸收以后,首先從腸胃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被肝細胞代謝破壞了一部分,剩余的部分通過肝靜脈進入體循環(huán),平均分配到全身各個部分。所以,實際上,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夠到達腦組織。但是,就這一小部分,也不可能全部進入腦組織。因為在腦動脈毛細血管與腦組織之間,存在著一條“邊防警戒線”,稱為“血腦屏障(BBB)”。此時,就由這一層血腦屏障的細胞(邊防部隊),主動加以鑒別和選擇(注):哪些可以進入腦組織,哪些不可以進入?可以進入多少?就這樣,血液中的藥物不可能隨便進入腦組織,除非藥物達到一定的濃度,才有較多數(shù)量的藥物、能夠通過血腦屏障,得以進入腦組織,起到治療作用。這個濃度,是通過臨床藥理試驗和臨床實踐經(jīng)驗來測定獲得的,稱為“治療血濃度”。如果服用的藥量較小,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數(shù)量的藥物得以進入腦組織,就不可能起到治療作用。這是臨床藥理學(xué)的共識。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甲種藥物能不能冒充乙種藥物,騙過“血腦屏障”?回答:肯定是騙不過去的。甲種藥物能不能疊加在乙種藥物的血濃度上面?回答:肯定不可能。所以,1/2的甲藥血濃度+1/2的乙藥血濃度,絕對不等于治療所需的甲藥或乙藥的‘治療血濃度’。1/2+1/2,不=1!
因此,甲藥能否奏效,與甲藥的血濃度高低有關(guān);血濃度達不到有效治療血濃度,就不能奏效,或療效極差。乙藥能否奏效,與乙藥的血濃度高低有關(guān);血濃度達不到有效治療血濃度,就不能奏效,或療效極差。兩種藥物的療效好壞,各與該藥的血濃度高低有關(guān);相互之間,各不相干,毫無關(guān)系。
至于藥物的副作用,有的是通過腦組織的;那么與它能夠進入多少有關(guān),血濃度低,副反應(yīng)必然較少。有的是通過全身其他組織的;血濃度低,副反應(yīng)也必然較少。甲藥的副反應(yīng),與甲藥的血濃度高低有關(guān),乙藥的副反應(yīng),與乙藥的血濃度高低有關(guān);互不相關(guān)。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jié)論:
2毫克利培酮+200毫克氯氮平,根本不可能達到單用500毫克氯氮平、或5毫克利培酮的療效。
2毫克利培酮+10毫克奧氮平,根本不可能達到單用20毫克奧氮平、或5毫克利培酮的療效。
10毫克奧氮平+800毫克氨磺必利,也不可能達到單用20毫克奧氮平、或1200毫克氨磺必利的療效。
我們?nèi)绻?lián)合用藥,每種藥物都必須用足劑量。如果是奧氮平+氨磺必利,就得:奧氮平用足20-30毫克,氨磺必利用足1200毫克。氨磺必利通過血腦屏障的本領(lǐng)很差,只能進去一點點,所以,必須用足1200毫克!
精神科醫(yī)生的水平的確不如內(nèi)科醫(yī)生。從來沒有哪一個內(nèi)科醫(yī)生會用一半劑量的抗菌素甲,加上一半劑量的抗菌素乙,來治療疾病;他們完全知道,每種抗菌素必須用足劑量!
雖然是同類藥物,有的根本通不過血腦屏障,進不了腦組織;有的卻可以順利地進入腦組織。例如,阿托品就通不過血腦屏障,一點點都進不了腦組織;而同類的苯甲托品,就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所以美國醫(yī)生就習(xí)慣應(yīng)用它來治療錐外副反應(yīng),就相當(dāng)于我們習(xí)慣應(yīng)用的苯海索(安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