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拉莫三嗪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癲癇。此外,該藥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中也有獨到之處,且總體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
然而,拉莫三嗪的某些副作用,尤其是治療最初兩個月出現的輕中度皮疹,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停藥。此后,患者能否重新使用該藥,對于臨床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那些治療選擇有限的難治性雙相障礙患者。
研究簡介
日前,日本佐賀大學及九州大學的研究者針對一組難治性雙相障礙患者進行了病例回顧,旨在探討這些患者進行拉莫三嗪再激發(fā)試驗(rechallenge)的情況。該研究日前發(fā)表于PrimCareCompanionCNSDisord.。
研究所納入的12名患者年齡介于18-85歲之間,女性10人,均確診為難治性雙相障礙,對拉莫三嗪之外的心境穩(wěn)定藥物反應不佳,使用拉莫三嗪時因副作用(皮疹、瘙癢、困倦等)停藥,并在一段時間后重新試用拉莫三嗪治療。這些患者的年齡、性別、拉莫三嗪劑量等信息見表1:
表112名研究對象使用拉莫三嗪治療的基本情況
基于嚴重度,拉莫三嗪相關皮疹被分為5級,從1級(斑丘疹或紅斑狀皮損,無瘙癢等相關癥狀)至5級(Stevens-Johnson綜合征)逐漸加重。12名患者中,5人因皮疹停用拉莫三嗪,其中4人為1級,1人為2級。
結果顯示,停用拉莫三嗪后,全部12名患者的副作用均較前改善。其中,9人的拉莫三嗪再激發(fā)試驗獲得成功,未出現皮疹等相關副作用;另3人試驗失敗,因口部運動障礙、運動性震顫及肝功能異常再次停藥。
失敗個案的情況如下:
個案1:女性,44歲,此前以拉莫三嗪25mg起始,治療16天時出現口部運動障礙,停藥后改善。533天后重新試用拉莫三嗪,以25mg起始,最高量150mg/d,再次因口部運動障礙停藥。
個案2:男性,71歲,此前以拉莫三嗪25mg起始,加量至125mg/d,治療471天后出現運動性震顫,停藥后改善。124天后重新試用拉莫三嗪,以25mg起始,加量至50mg/d,再次因運動性震顫停藥。
個案3:女性,73歲,此前以拉莫三嗪25mg起始,加量至125mg/d,治療152天后出現困倦,停藥后改善。1289天后重新試用拉莫三嗪,。以25mg起始,加量至50mg/d,因肝功能異常停藥。
值得注意的是,5名曾因皮疹停用拉莫三嗪的患者在重新使用拉莫三嗪后,未再次出現皮疹,包括在劑量較高(400mg/d)的情況下。
討論
此前探討拉莫三嗪在雙相障礙患者中的再激發(fā)試驗的報告很少,且結果并不一致。本項研究中,此前因皮疹停藥的5名患者在重新用藥后并未再次出現皮疹。這些患者在再激發(fā)試驗中均采用了相當緩慢的滴定方式。另外,三名患者的再激發(fā)試驗失敗,其中兩名患者兩次因運動障礙停藥。盡管既往也有關于拉莫三嗪引發(fā)運動障礙的個案報告,但總體而言,該藥很少帶來此類副作用。然而,醫(yī)生也應對拉莫三嗪的此類潛在不良反應有所了解。
本項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對結果的解讀造成了限制。未來仍需開展樣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以得到更確切的結論,讓更多的患者得以從這種具有諸多優(yōu)勢的心境穩(wěn)定劑中獲益。
拉莫三嗪片,適應癥為癲癇: 對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單藥治療: 1. 簡單部分性發(fā)作 2.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 3. 續(xù)發(fā)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fā)作 4. 原發(fā)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fā)作目前暫不推薦對十二歲以下兒童采用單藥治療,因為尚未得到對這類特殊目標人群所進行的對照試驗的相應數據。 兩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添加療法 ( add-on therapy ) : 1. 簡單部分性發(fā)作 2. 復雜部
健客價: ¥98癲癇: 對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單藥治療: 簡單部分性發(fā)作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 繼發(fā)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發(fā)作 原發(fā)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發(fā)作 目前暫不推薦對12歲以下兒童采用單藥治療,因為尚未得到對這類特殊目標人群所進行的對照試驗的相應數據。 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添加療法: 簡單部分性發(fā)作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 繼發(fā)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發(fā)作 原發(fā)性全身強直-陣攣性發(fā)作 本品也可用于治療合并有
健客價: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