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重復大人說話像復讀機
不久前,一個3歲孩子在父母陪伴下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就診。保健部主任褚英在了解情況后得知,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不愛和小朋友玩,也不聽老師指令,無法遵守課堂紀律,有時候無緣無故鬧人。“另外,孩子不僅不愛主動和人交流,而且喜歡重復大人說的話,像復讀機按了重播鍵一樣,且不會用人稱代詞‘你、我、他’。如遇到不喜歡的人來家做客,或者自己想走了,就會說反復地說‘再見、再見、再見……’。”褚英說,這個孩子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了孤獨(自閉)癥的跡象。
孤獨癥發(fā)病原因不明是一種廣泛發(fā)育障礙
“自閉癥,也叫孤獨癥,起病于嬰幼兒期,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fā)育遲滯。”
褚英說,兒童孤獨癥病因不明,跟遺傳、孕期、早產、養(yǎng)育、神經發(fā)育以及環(huán)境等都有關系。表現的癥狀也復雜,在0到2歲前,表現特征并不明顯。一般起病于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核心癥狀: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和興趣行為障礙。
社交障礙往往表現得非常冷漠,對于別人的呼喚不理不睬,更不會與他人打招呼,對周圍發(fā)生的事也漠不關心。而語言交流障礙則表現得更為明顯,患兒往往開口說話比較晚,例如有的孩子直到2歲之后才開始有為數不多的詞語。另外,嚴重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不粘人,看見爸媽下班回家,常常沒有反應;看見陌生人不害怕,不認生。常常有怪異的、重復性的儀式性行為,如反復拍手、轉圈、用舌舔墻壁、跺腳等。
治療自閉癥,“訓練”是唯一的辦法
據介紹,孤獨癥兒童的干預開始得愈早效果會愈好。如果3歲前發(fā)現孩子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應及時就醫(yī),一旦孩子被診斷或懷疑性診斷為有“孤獨癥傾向”,就要為他提供干預性訓練,因為訓練是目前唯一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
因兒童孤獨癥患兒存在多方面的發(fā)育障礙及情緒行為異常,應當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采用教育干預、行為矯正、藥物治療等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措施。
褚英說,使用明確有效的方法對患兒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干預,既包括針對孤獨癥核心癥狀的干預訓練,也包括促進患兒身體發(fā)育、防治疾病、減少滋擾行為、提高智能、促進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同時,對于可疑的患兒也應當及時進行教育干預。另外,家長也應盡早帶、多帶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多出去旅游,增加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社交機會。
孤獨癥的患兒能徹底治愈嗎?
“雖然訓練不一定能讓患兒徹底痊愈,但其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褚英說,孤獨癥兒童由于本身的發(fā)育障礙失去正常、健康發(fā)展的內在能力,但并不意味著只能眼看著他們陷在自閉狀態(tài)中而無可奈何。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孤獨癥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與不教,教得是否得當,他們的發(fā)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部分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通過訓練,能夠生活自理、接受普通教育,回歸自然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