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快樂我們經(jīng)常有一種誤解,認(rèn)為快樂的事情中間不應(yīng)該有痛苦。其實,生活的本質(zhì)是一種“交換”,想要得到一些好處,就必然要承受一些代價。想要得到你渴望的那種快樂,就得承受那些你愿意承受的代價。
工作很辛苦,經(jīng)常沒日沒夜的加班,客戶總是一副愛理不理拒絕的臉,這樣的感覺一點也不快樂,相反很痛苦和煎熬??墒?,當(dāng)你的業(yè)績遠遠超過競爭對手時,你會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之前的痛苦因為得到了你想要給的結(jié)果,而被賦予了積極的意義。
這就是交換,用過程的艱辛,換取結(jié)果的快樂。
感情也是如此。愛,從來不是一件只有快樂的事。
你可能會為了給她買她喜歡吃的脆皮煎餅果子,而跑遍了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你也可能會為了見一眼身在異地的戀人,而連夜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那怕是站票。
這些過程都很辛苦,但我們很少認(rèn)為這是痛苦,而是稱之為付出。
很多人在難受的時候,會向我們求助,問怎樣才能讓自己感受好些。我說最多的話是:
心理學(xué)不是讓你不難受的,而是讓你成長的。
成長就是逐漸懂得生活的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你腦海中幻想的樣子。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不管你經(jīng)歷了什么。在你一生的時間里,都有一半時間是幸福的,另一半時間是痛苦的。誰也消滅不了這一半的痛苦,但是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它,賦予它新的意義:付出。
成長就是給自己定下一個個目標(biāo):比如讀完一本書,學(xué)會一門外語,掌握一門手藝,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實現(xiàn)這些目標(biāo)的過程會有很多困難,內(nèi)心也會有很多的糾結(jié),但是當(dāng)你清楚的明白,這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時,你的痛苦就有了寄托和依靠,這就是付出。
為什么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最痛苦?
因為當(dāng)人沒有一個能打動自己的追求時,他經(jīng)歷的很多事情,包括那些痛苦的感受都沒有了寄托。當(dāng)你付出的痛苦并沒有換來自己想要的收獲時,痛苦就沒有了價值,就只是痛苦。
從心理的角度說,主動追求一件事,和被動承受一件事,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收獲的是掌控感,后者面對的是無助感。
成長就是明白,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一切都在不斷改變。過去只是過去,一切都是新的開始。要適應(yīng)這種改變,對自己生活有主動權(quán)和掌控感,就要主動去尋求改變。
離開自己的舒適區(qū),主動改變自己,這種感受不好受。但是我們要懂得一點,對的事情和錯的事情最大的不同是:
對的事情,剛開始做的時候很難,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越做越簡單;
錯的事情,剛開始做的時候很舒服,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越做越難受。
改變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生活的最大價值和樂趣,不就是把一件件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情變的簡單嗎?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難,只是難以下決心而已。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