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我只是一個咨詢師。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最頭疼的莫過于如何處理沖突關系:
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情人關系,閨蜜關系等等。
薩提亞在內(nèi)的很多家庭治療,有非常多的見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會比較棘手。
跳出圈子去看待這個矛盾,也是一種方法。
其中,筆者比較推崇馬未都先生的人生哲學,他不是一個心理工作者,卻是一個明白人。
馬老的見解: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先說親人要生
來個段子:一個白人,無故打了你一巴掌,你會問為什么打我;
一個黑人打了你,你會跟他理論,打的過的話就會打回去;
一個同村的無故打了你一巴掌,你會想法設法報仇雪恨;
假如無故打你的是你的親戚,好吧,再好的雞湯也拯救不了你的悲傷。
你不光會打回去,還會告訴你的兒子、孫子。
“孫子,給爺爺記住了,當年,就是那個孫子,無緣無故打了你爺爺一巴掌……”
記住“報仇不忘告乃翁的乃翁啊……”
要不是同祖宗,可能得把人家祖墳給刨了。
這個段子,正好說明了處理不好的親人之間的關系,沒處理得當,可能會演化為世仇。
處理親人之間的關系,最重要是要明白“是親三分客”這個樸實的道理。
你仔細發(fā)現(xiàn),一個優(yōu)秀的家族中,總有那么一個睿智的長者,慈祥,謙卑又受人尊敬,他們非常明白“是親三分客”的道理,不管有錢沒錢的孩子們,都禮讓三分,一視同仁,讓不同的孩子們互敬互讓。這樣的家族是非常強大的,鎮(zhèn)得住場,又井然有序。
紅樓夢里賈母就是這樣角色的典型代表,某種意義上講她的過世,加速了整個賈府的衰亡。
古人深諳里面的學問,有了五輪(五常)只可惜這種中華倫理道德的核心,在學習新思潮中被貶為糟粕(特別是那句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喪從子更被人唾棄了多少遍)考試又不考,自然被人遺忘。
再說說熟人,熟人要親
熟人在現(xiàn)代社會里包括很多,比如同事、閨蜜、男女朋友,鄰居,同行等等。
有這樣一項有趣的調(diào)查,五百萬砸在誰身上最讓你揪心。答案是你身邊的人。星光大道里走出來的大衣哥,就是這種扭曲心理的典型受害者,朱之文,回到農(nóng)村后,各種熟人過來尋求“幫助”。口口聲聲,要不是當年我們支持你,你會有今天。不管出了多少錢,都覺得他理所當然。
電視報道提到回不了家的大衣哥只能跟自己幾個至親,還能跟他聊聊家里的牲口,秋天的收成,小孩的教育等等家長里短的。
還有一種熟人關系,就是閨蜜?,F(xiàn)代人都不太擅長抒發(fā)情感,寫點詩詞歌賦的都被當做矯情。所以就剩下訴說,曬朋友圈是最常見的一種,找閨蜜是另一種,你知道傾訴一種正反饋的生理反應,當你打開一個私密交流后,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各種八卦隱私到閨房私密。
好的時候如膠似漆,翻臉就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特別對方又了解你這么多的隱私……
精神分析里說,一個人往往最討厭的是自己,而物以類聚的閨蜜在撕逼之后的仇恨值和傷害值是非常爆表的,你在痛恨對方的時候往往是痛恨的是另外一個自己。
所以我們要牢記熟人要親,各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都在打造這種親人文化。
比如很多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到中“先掙他一個億”的萬達、谷歌、華為,小到英雄聯(lián)盟升班馬QG神話的和溫嶺老板甘泉食。他們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請最好的阿姨,做最好吃的伙食,打造一種親人的員工文化。這種親情叫打造家的氛圍。
還有一種親情叫打造親情共同體,看看我們娛樂圈,不光只有“出軌門”,其實這幾年有幾股清流就很好的印證了這句話的道理。比如“仙劍幫”、“瑯琊榜兄弟”、“歡樂頌五美”、“極限男人幫”等等,他們生活中真的是親密無間的家人,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反而迸發(fā)出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