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自閉癥兒童一則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在自閉癥兒童家長圈子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11月15日,河南許昌的崔先生帶著患有自閉癥的13歲兒子,到新鄭國際機場乘機前往珠海。
在候機期間,機場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崔先生的兒子一直在機場“來回不停走動”、出現(xiàn)“高聲喊叫”等異常行為。于是登機時,值機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要求二人暫時等待,但崔先生兒子的這一怪異行為,一直并未平復。經(jīng)詢問,工作人員才得知其患有自閉癥,為了整個機艙的乘客以及航行安全著想,他們要求崔先生出示醫(yī)院開具‘適宜登機’的證明。
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回復稱,根據(jù)《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guī)則》,承運人認為旅客的行為、年齡、精神或者健康狀況不適合旅行,或者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適,或者可能對旅客本人或者其他人員的生命或者財產(chǎn)造成危險或者危害,承運人有權拒絕運輸旅客及其行李。拒絕他們登機,也是對整個機艙的乘客以及航行安全著想。
這則新聞發(fā)出,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等數(shù)百家網(wǎng)站和新聞客戶端轉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澎湃新聞、山東電視臺及其他省內(nèi)媒體也紛紛聯(lián)系采訪跟進。各門戶網(wǎng)站的新聞評論更多達上萬條。關于支持航空公司做法和認為航空公司歧視自閉癥兒童的兩派爭論紛紛。
我們更關心這對父子后續(xù)情況如何:
崔先生表示,航空公司沒對自己和孩子做出其他過激行為,他已收到航空公司的機票退款,同時對方也承擔了許昌往返鄭州共計160元的大巴車票費用。15日下午,他重新購買了二人16日下午的火車臥鋪,乘坐火車返回珠海。
“可能工作人員對自閉癥患者了解太少”。崔先生對航空公司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接受,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這一件事,引起更多人對自閉癥患者群體的關注。
自閉癥屬于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調導致的發(fā)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據(jù)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自閉癥研究指導中心等機構在2015年的估算,中國自閉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患兒的數(shù)量超過200萬。
雖然生活中有這么多的自閉癥患者,但在很多人眼中,自閉癥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公眾還有著對自閉癥的種種的不解。
因為不了解,不少人誤把自閉癥兒童的行為等同于“熊孩子”,或者“家庭管教不當”,甚至對自閉癥兒童帶有恐懼感,產(chǎn)生心理排斥。
事實上自閉癥兒童不是神經(jīng)病患兒,他們普通存在語言、交往和情感障礙,做事遲緩刻板,性格孤獨封閉,行為比較怪異,這正是自閉癥兒童需要得到關愛和呵護的地方。
目前,中國自閉癥兒童在就學、醫(yī)療、旅游、等諸多領域還受到種種限制,屬于弱勢群體。推動自閉癥兒童享受正常待遇的權利,還需要家長、機構、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一起發(fā)聲,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愛自閉癥兒童。
這個事件,也在自閉癥兒童家長群里引發(fā)了討論:
有為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也有家長提出了作為星兒家長,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閉癥群體對外的形象;還有家長從實際事例出發(fā),反思自己要改善孩子的不當行為,遵守社會基本準則,”幫助孩子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