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lo Barone 等(Paolo Barone et al. ,2016)的最新一項對帕金森疾?。≒D)患者為期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音樂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表明 PD 患者首次運用音樂治療對額葉功能的恢復有益,盡管這種影響往往在干預后會減弱,因此建議持續(xù)更長時間的治療。
近年還有一項關于高齡者動作記憶的研究,卻再次證實了音樂的神奇力量。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分為兩群:患有輕度阿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 AD)的高齡者、健康的高齡者,他們在學習一連串動作時,配上了特定的音樂或是單調(diào)的節(jié)拍器聲響。
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健康的高齡者而言,音樂的存在與否并不會影響動作學習,但是對于阿茲海默癥患者而言,配上音樂的動作比較容易學習,此一效果可能來自于聽覺記 憶與動作記憶之間的大腦神經(jīng)連結(Moussard et al. , 2014)。
Clark 等(2012)回顧了音樂對于高齡者運動功能的功效,此文獻討論了 12 篇總共 309 位個案參與的研究。 音樂治療與非音樂治療相比較,有三篇薈萃分析(四個研究和 99 個參與者)未發(fā)現(xiàn)每次療程之間有差異。
有兩篇個別研究顯示,相對于非音樂治療方式而言,參與者的運動能力在四至八周的治療后有所進步。 沒有證據(jù)顯示,哪一種音樂治療方式比另一種方式來的療效良好。
這些研究雖未顯示「運動時聽音樂」治療療程之間的差異,但還是有可能在數(shù)周治療之后,產(chǎn)生累積性效應(cumulative effects),從而帶來比非音樂治療更佳的療效。
腦中聽覺區(qū)與運動區(qū)之間的連結,還有聽覺訊息與運動訊息的整合,也有助于腦中風患者的復健。 腦中風常見的癥狀為肢體無力麻痹,針對這個癥狀,音樂治療是值得一試的方法。
針對上肢麻痹無力的癥狀,有一種治療方式是讓中風患者彈奏電子鋼琴,這種動作的特點是可以產(chǎn)生音樂旋律,不僅讓患者心情愉悅,樂于進行此一復健項目,更重要的是,彈奏電子鋼琴能在腦中造成「聽 覺–運動回饋」(將聲音刺激傳至腦中的感覺運動區(qū))與「運動–聽覺前饋」(手指執(zhí)行動作之前,將預期的聲音結果傳至腦中的聽覺區(qū))。
臨床研究顯示,中風患者經(jīng)過上述的音樂治療之后,聽覺區(qū)與前運動區(qū)的連結變強了(Rodriguez-Fornells et al. , 2012),運動皮質(zhì)的功能獲得改善(Amengual et al. , 2013; Grau-Sanchez et al. , 2013),體感覺皮質(zhì)中的手指反應區(qū)也趨于正常(Jamali et al. , 2014)。
由此可見,腦中聲音與動作的訊息整合,有助于腦中風患者的運動皮質(zhì)重新組織,恢復功能。 綜合本節(jié)所述,運動障礙的音樂治療,經(jīng)常是利用音樂的一些內(nèi)在特質(zhì)去活化掌管動作與動作流暢性的腦區(qū)。
Christof Karmonik等(Christof Karmonik et al. ,2016)最新報道也稱,讓中風患者聽其熟悉的音樂有益中風患者的康復,結果發(fā)現(xiàn)積極參與聽音樂療法的中風患者在隨著音樂刺激血流增加受損腦區(qū),音樂治療的患者大腦神經(jīng)功能的連通性和信息流的變化,這也許可以更好地解釋和理解音樂療法達到改善中風患者的目的。
三、音樂與情感
音樂感人肺腑,古今中外皆然。 近年有不少的腦造影實驗探討音樂情緒的神經(jīng)基礎,而其中針對額顳葉失智癥(frontotemporal dementia)與阿茲海默癥患者的研究指出,音樂情緒障礙跟以下腦區(qū)的受損有關:杏仁核(amygdala)、紋狀體(striatum)、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腦島(insula)、腹側(cè)中央前額葉(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顳葉前區(qū)(anterior temporal cortex)、顳頂葉交界區(qū)域(temporoparietal junction)(Omar et al. , 2011; Hsieh et al. , 2012;Downey et al. , 2013)。
從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來看,杏仁核、紋狀體都是皮質(zhì)下的情緒樞紐,經(jīng)常與眼眶額葉皮質(zhì)(orbitofrontal cortex,位在腹側(cè)中央前額葉底部)聯(lián)合處理酬賞(reward),包括金錢、藝術等抽象的酬賞(Salimpoor et al. ,2013; Sescousse et al. , 2013),而前扣帶回、腦島前區(qū)所構成的顯著網(wǎng)路(saliencenetwork)則偵測重要的外界刺激并且調(diào)控認知資源(Sidlauskaite et al. , 2014; Uddin, 2015),再者,中央前額葉、顳葉前區(qū)、顳頂葉交界區(qū)域則與察言觀色、揣度他人心理的能力有關(Irish et al. , 2014; Kuhlen et al. , 2014; Schurz et al. ,2014)。
動聽的樂曲或主題旋律可以視為一種抽象的酬賞(Menon & Levitin, 2005; Salimpoor et al. , 2013; Tsai et al. , 2014),音樂中的轉(zhuǎn)折可以活化顯著網(wǎng)路,而解讀音樂情緒則跟察言觀色、揣度他人心理有些類似(Koelsch, 2009; Escoffier et al. , 2013)。
有些音樂可以舒緩壓力、減低焦慮,其感人力量可能是作用在催產(chǎn)素(oxytocin)系統(tǒng)。Di Nasso L 等(Di Nasso L, et al. , 2016)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顯示了,音樂與 432 Hz 的舒緩頻率是一個良好的協(xié)同護理工具,有效舒緩主觀感知的焦慮。
音樂和醫(yī)學總是一起工作,是一個有效的非藥物治療佐劑在牙科治療時的焦慮感覺,音樂療法的效果在牙科治療時的重要的價值。
有一項實驗顯示,在手術前給病患聆聽紓壓音樂,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催產(chǎn)素,讓他們放松心情(Nilsson, 2009)。 另一項實驗發(fā)現(xiàn),歌唱課程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催產(chǎn)素(Grape et al. , 2003)。
催產(chǎn)素對于各種動物行為有廣泛的影響,它可以增進社會認同、人際互信、依附行為,在壓力來臨時,這些情感聯(lián)結可以減低焦慮與恐懼,從這個角度看來,音樂就像是陪伴在旁的親友,給予無形的支持(Chanda & Levitin, 2013)。
這個觀點或許可以解釋,團體音樂活動不僅能改善病患與照顧者的心情,也能讓彼此更為親近(vander Vleuten et al. , 2012)。
利用音樂來緩解疼痛,在人類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其神經(jīng)機轉(zhuǎn)到近幾年才逐漸被揭開。 學者猜測,催產(chǎn)素與內(nèi)生性鴉片都在音樂止痛過程中扮演重要腳色(Bernatzky et al. , 2011),腦造影實驗指出,聆聽音樂時,背外側(cè)前額葉皮質(zhì)參與疼痛感的調(diào)降(Dobek et al. , 2014),而這個腦區(qū)確實對于鴉片系統(tǒng)有調(diào)控作用(Taylor et al. , 2012)。
值得注意的是,背外側(cè)前額葉皮質(zhì)可能跟催眠的暗示感應性有關(Hoeft et al. , 2012; Dienes & Hutton, 2013)。
綜合本節(jié)所述,雖然腦造影實驗與臨床研究已經(jīng)大致勾勒出音樂情緒的神經(jīng)基礎,但音樂在調(diào)節(jié)情緒方面的短期效用與長期效用,涉及許多神經(jīng)傳導物 質(zhì)、神經(jīng)回路及心智歷程,也可能跟聽者的音樂品味、音樂能力、遺傳與人格 特質(zhì)、生活經(jīng)驗、當下或持續(xù)的精神狀態(tài)有關,因此,究竟應該以什么音樂風格、樂曲、活動形式、療程時間,來幫助高齡者調(diào)節(jié)情緒,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四、音樂與認知功能
高齡老人的記憶有減退的傾向,特別是工作記憶與事件記憶(Grady, 2012)。 過去的實驗顯示,表現(xiàn)歡樂情緒的背景音樂能夠改善高齡者的工作記憶 (Mammarella et al. , 2007),然而若是聽完一段音樂之后再執(zhí)行工作記憶任務,則音樂的存在與否并不影響成人(包括高齡者與年輕成人)的工作記憶表現(xiàn) (Borella et al. , 2014)。
為了強化記憶,以情緒鮮明的刺激讓記憶時的脈絡更加豐富,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一項實驗探討背景音樂對于高齡者陳述性記憶的影響,刺激材料為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 G 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以及馬勒(Gustav Mahler)第五號交響曲的稍慢板樂章,前者為歡樂的情緒,而后者為平靜沉穆的情緒。
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種音樂都讓高齡者的事件記憶表現(xiàn)變好,其中平靜音樂的效果稍佳,在語意記憶方面,這兩種音樂都讓高齡者的表現(xiàn)變好,其中歡樂音樂的效果稍佳。此外,歡樂音樂還能讓提高受試者的作業(yè)速度。
Ueda 等科學人員(Ueda et al. ,2013)回顧了音樂對于高齡者失智癥(AD)的功效,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治療對于 AD 患者的焦慮癥狀有中等程度的療效,如果音樂治療的研究期間大于三個月,療效更為明顯。 音樂治療對于失智癥的行為癥狀而言,則有小幅度的療效。
目前的系統(tǒng)性回顧和薈萃分析的結果,發(fā)現(xiàn)音樂治療對于失智癥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的處理是有效的。
三項在照護機構中進行的隨機控制試驗顯示,音樂治療對于失智癥患者(AD)的激躁癥狀有些短期效果,但是仍無證據(jù)顯示長期效果,也無證據(jù)顯示對于照護機構以外的失智癥個案會有療效(Livingston et al. , 2014)。
Bottiroli 等研究人員海指出,背景音樂可能藉由其鮮明的情緒色彩來增強記憶,而歡樂音樂則藉由提升受試者的警醒程度,來加快認知作業(yè)的速度(Bottiroli et al. , 2014)。
另一項語意記憶實驗同樣發(fā)現(xiàn),歡樂背景音樂可以提升高齡者的作業(yè)表現(xiàn), 有趣的是,背外側(cè)前額葉的氧血紅素在有背景音樂時較低,這項結果似乎暗示, 音樂可以讓高齡者建立一個比較省力的策略,進行語意記憶作業(yè)時不太需要背外側(cè)前額葉的參與(Ferreri et al. , 2014)。
結語
雖然腦造影實驗與臨床研究已經(jīng)大致勾勒出音樂情緒的神經(jīng)基礎,但音樂在調(diào)節(jié)情緒方面的短期效用與長期效用,涉及許多神經(jīng)傳導物質(zhì)、神經(jīng)回路及心智歷程,也可能跟聽者的音樂品味、音樂能力、遺傳與人格特質(zhì)、生活經(jīng)驗、當下或持續(xù)的精神狀態(tài)有關,因此,究竟應該以什么音樂風格、樂曲、活動形式、療程時間,來幫助高齡者調(diào)節(jié)情緒。
綜上,音樂治療的效果雖然大致受到肯定,但是相關的理論體系尚未厘清,也有不少醫(yī)護人員與學者專家的疑慮,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健脾益腎,利水散結。用于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脾腎氣虛兼痰瘀證,癥見排尿無力,滴瀝不盡,夜尿頻多,小腹墜脹,腰膝酸軟,倦怠乏力等。
健客價: ¥53可產(chǎn)生深度效應,直達陰莖海綿體,能改善男性勃起狀態(tài)。
健客價: ¥159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爛腫痛。
健客價: ¥5.5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15.5清肺熱,潤燥止咳。用于干咳,久咳。
健客價: ¥18.5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健客價: ¥116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爛腫痛。
健客價: ¥7.8補腎強心,壯陽通痹。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胸悶頭暈,氣短乏力,風濕痹痛等(也用于性機能減退的陽痿遺精,也可用于冠心病,更年期高血壓,胸悶氣短及風濕癥)。
健客價: ¥128改善因慢性動脈閉塞癥引起的潰瘍、肢痛、冷感及間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癥狀。輔助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所致肢體缺血癥,大動脈。
健客價: ¥69.41退熱消炎,清胃利便。用于頭痛牙痛,口舌生瘡,暴發(fā)火眼、咽喉腫痛、大便不通,煩燥口渴。
健客價: ¥25滋補肝腎,活血通絡,強筋壯骨。用于骨質(zhì)疏松和骨質(zhì)疏松癥,骨折,骨關節(jié)炎,骨無菌性壞死等。
健客價: ¥38滋補肝腎,活血通絡,強筋壯骨。用于骨質(zhì)疏松和骨質(zhì)疏松癥,骨折,骨關節(jié)炎,骨無菌性壞死等。
健客價: ¥36溫腎補氣,益精助陽。用于腎陽不足,精氣虧損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驚悸健忘,陽萎不舉等癥。
健客價: ¥28溫腎補氣,益精助陽。用于腎陽不足,精氣虧損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驚悸健忘,陽萎不舉等癥。
健客價: ¥59有鎮(zhèn)靜,利尿,活血的功效。用于驚風,癲癇,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閉經(jīng)。
健客價: ¥15健脾化濕,益氣固腸。用于久痢久瀉脫肛,腹脹腹痛。
健客價: ¥23改善由于慢性動脈閉塞癥引起的潰瘍、肢痛、冷感及間歇跛行等癥狀;用于預防腦梗死后的復發(fā)(心源性腦梗死除外)。
健客價: ¥35適用于接受腎移植的患者,預防器官排斥。 建議與環(huán)孢素和皮質(zhì)類固醇類聯(lián)合使用。
健客價: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