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的控制能力發(fā)育成熟與否在小兒的整體運動發(fā)育及日常生活動作等高級的運動功能的發(fā)育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兒不能充分地控制自己的頭部,將會阻礙他學習高一級的運動功能,并應頭部異常姿勢與運動而導致全身的異常姿勢及運動。然而,小兒腦癱的腦部訓練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頭部控制能力發(fā)育的必需條件
1、頭、頸的中間位控制,必需是以頸部左、右兩側肌肉的對稱性活動來保證。
2、小兒在俯臥位上能夠用上肢支持體重,3個月左右時用肘部,5個月以后用雙手,同時能保持對稱位。
3、矯正反應機構發(fā)育成熟,尤其是頸矯正反應及迷路性矯正反應,這樣才能保證患兒抵抗重力抬頭及向側方傾斜時頭能矯正至中線位。
4、頭、頸的運動必需與肩胛帶、軀干等分離,才能保證頭、頸的協(xié)調運動。
5、在從仰臥位向坐位拉起時,患兒的頭部能主動抬起而不后垂,且呈中間位的位置。
頭部控制能力發(fā)育的阻礙因素
1、肌緊張異常,包括頸部肌肉、肩胛帶肌肉、軀干部肌肉的緊張性異常,同時也包括全身的緊張性姿勢都會影響頭部控制能力。
2、原始反射的殘存,如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Moro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等均影響頭、頸的控制能力。
3、正常姿勢反應如矯正反應的缺如也同樣使頭、頸控制能力的發(fā)育受阻。
4、異常姿勢,包括:a、原始反射殘存而繼發(fā)的異常姿勢;b、頭、頸有固定向左、右任何一方回旋的傾向;c、應注意鑒別因斜頸、斜視而導致的頭、頸的非對稱性。
5、異常運動,如手足徐動運動、震顫等。
頭部的控制首先是從眼球的追視運動開始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有向左右方向追視運動的能力,1~2個月后出現(xiàn)上下方向的追視運動。眼球的追視是否充分對今后頭部的屈伸,左右的旋轉及頭部的翻正反應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而對于身患腦性癱瘓的孩子來說,其早期的異常癥狀常首先出現(xiàn)于頭部,表現(xiàn)豎頸發(fā)育時間延遲。即使可以豎頸也常以異常的、未成熟的姿勢模式與運動模式豎起頭部及維持平衡。一般來說,對于腦癱兒童開展的頭控能力訓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眼球的追視訓練
進行眼球追視的訓練時,使患兒取仰臥位,治療師用顏色鮮艷且能發(fā)出聲音的玩具在離患兒眼睛30cm的水平位置緩慢的左右移動,觀察其眼球是否跟隨玩具而左右的運動;同樣的位置將玩具做上下移動觀察患兒的上下追視運動,進行訓練時移動的速度要緩慢均勻的進行。如果上下方向追視可以完稱說明視覺的發(fā)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為今后頭部在垂直位的保持,前后左右的運動打下較好的基礎。
2、仰臥位頭部的旋轉
仰臥位時頭部上下左右的旋轉性運動實際上是追視的最佳結果,頭部的旋轉運動是追視訓練的延伸。應當注意頭部的枕側和側方的扁平及變形會影響仰臥位頭部的旋轉。
3、肘支撐頭部上抬
正常兒大約在出生2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俯臥位頭上抬60度的動作,并且是利用雙肘支撐。腦癱患兒由于迷路性的翻正反應不充分,緊張性迷路反射殘留,在做此動作時常會出現(xiàn)面部及雙膝同時支撐體重,屈肌優(yōu)位的姿勢。
這時治療師做訓練時應在患兒后側,使其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取屈曲位,然后治療師雙膝分別跪在患兒兩側,利用自身力量防止患兒臀部上抬,然后治療師使自己的重心前移用兩手借助患兒肩胛帶和肘關節(jié),完成肘或手的支持動作。
為了誘發(fā)患兒頭部上抬及旋轉,可以在距患兒頭部30cm處放置患兒感興趣的玩具或食物。但是當患兒屈肌肌緊張時,髖關節(jié)屈肌內收肌短縮明顯,應減輕對患兒臀部的壓迫,以免造成患兒哭鬧及肌肉拉傷。
為了抑制迷路性反射姿勢及屈肌肌張力的亢進以及在保持頭部上抬的同時利用肘關節(jié)支撐體重進行感覺輸入和再教育,治療師雙手可以借助患兒頭部上抬保持垂直位。這樣即抑制了異常的反射姿勢又提高了患兒雙眼追視的范圍和對外界的興趣。
4、仰臥位頭部上抬
這個動作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屬于早期實用性系列動作,腦癱患兒常會出現(xiàn)仰臥位時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外界刺激時伸肌過度緊張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下進行仰臥位頭部控制能力訓練就非常必要了。
進行訓練時治療師用雙腿夾住患兒的骨盆及雙下肢,雙手握住患兒兩肩,讓患兒雙手交叉抱肩,然后治療師誘導患兒頭部上抬,緊接著讓患兒慢慢坐起至45度,在這一位置停留片刻。對雙側肩部周圍肌群張力低下的患兒必須注意不要牽拉患兒的雙手做這一動作,以避免肩部脫位。
5、仰臥位頭上抬與雙上肢的支撐
這一動作主要目的是提高頭部的抗重力伸展能力和雙手支撐負重的能力以及手掌負重感覺的強化。許多腦癱患兒習慣于利用雙肘支撐動作頭部抬至垂立位,利用手掌支撐體重較困難,重心后移不能完成。治療師在訓練時應跪在患兒的后側,患兒俯臥髖關節(jié)屈曲位,治療師用雙腿夾住患兒骨盆兩側,雙手握住患兒兩側肘關節(jié)令其伸展。
在保持其肘關節(jié)伸展的同時,治療師可以誘導患兒適當前移重心,盡可能地使患兒上肢與地面垂直。整體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提醒患兒抬頭。頭部上抬雙上肢支撐能力獲得后可進一步進行以此姿勢為基礎的重心移動訓練。治療師用一側手保持患兒手掌支撐,另一手將患兒上肢上抬,這樣反復交替進行使重心在雙上肢之間左右移動。
本文來自網(wǎng)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lián)絡我們刪除!
對角化、龜裂的皮膚病可進行相應的護膚、潤膚、抗瘙癢治療。
健客價: ¥3.5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頭痛,咳嗽音啞,咽喉腫痛。
健客價: ¥14.4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25.5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35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爛腫痛。
健客價: ¥5.5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15.5清肺熱,潤燥止咳。用于干咳,久咳。
健客價: ¥18.5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健客價: ¥116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爛腫痛。
健客價: ¥7.8補腎強心,壯陽通痹。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胸悶頭暈,氣短乏力,風濕痹痛等(也用于性機能減退的陽痿遺精,也可用于冠心病,更年期高血壓,胸悶氣短及風濕癥)。
健客價: ¥128改善因慢性動脈閉塞癥引起的潰瘍、肢痛、冷感及間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癥狀。輔助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所致肢體缺血癥,大動脈。
健客價: ¥50退熱消炎,清胃利便。用于頭痛牙痛,口舌生瘡,暴發(fā)火眼、咽喉腫痛、大便不通,煩燥口渴。
健客價: ¥25滋補肝腎,活血通絡,強筋壯骨。用于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骨折,骨關節(jié)炎,骨無菌性壞死等。
健客價: ¥38滋補肝腎,活血通絡,強筋壯骨。用于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骨折,骨關節(jié)炎,骨無菌性壞死等。
健客價: ¥36溫腎補氣,益精助陽。用于腎陽不足,精氣虧損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驚悸健忘,陽萎不舉等癥。
健客價: ¥28溫腎補氣,益精助陽。用于腎陽不足,精氣虧損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驚悸健忘,陽萎不舉等癥。
健客價: ¥59有鎮(zhèn)靜,利尿,活血的功效。用于驚風,癲癇,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閉經(jīng)。
健客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