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話題】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吃牛蛙容易被感染寄生蟲,導致失明、癱瘓”,這條網絡瘋轉的微博,引發(fā)了不少市民好奇,“真的會感染寄生蟲嗎?是不是以后不能吃牛蛙了?
從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獲得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廣州及周邊的東莞、深圳等地區(qū)已發(fā)生近80起毒蘑菇事件,中毒人數(shù)達300人,其中43人死亡。而致命白毒傘的致死率最高。
浦陽街道食安辦結合網格員例會,邀請市場監(jiān)管局食品科科長陳元章給網格員進行培訓,就如何開展食品安全檢查進行授課。街道于云峰部長就食品安全縣創(chuàng)建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
行政領導陪餐,是一種無形的德育修養(yǎng)課,不僅提高了孩子們吃飯的積極性,還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感恩食物的來之不易,在孩子們進餐過程中多了一份溫暖與樂趣。
青睞冠以“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情況,這類產品往往價格也更高。事實上,對于3周歲以上的兒童,我國還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很多所謂的“兒童食品”,成分也與一般食品并無不同,甚至并不適合兒童食用。
一貫以來,我校嚴抓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以滕輝明為組長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小組,不斷健全學校食品安全制度,如:《學校食堂預防食物中毒的預案和應急措施》、《值日領導陪餐制度》、《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每月食堂質量問卷調查制度》等。
檢查中,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的執(zhí)法人員重點檢查關鍵環(huán)節(jié)食品加工操作規(guī)程、加工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潔、消毒和維修保養(yǎng);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記錄、餐廚廢棄物處置等,同時對各學校食品成品的留樣、餐具的清洗、消毒等進行了嚴格的監(jiān)督檢查。
調查顯示,86.2%的受訪家長表示平時給孩子買食品時,會特意關注標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于給孩子購買“兒童食品”。交互分析發(fā)現(xiàn),一線城市受訪家長會更多地關注并購買“兒童食品”,二線城市受訪家長其次。
學校食堂,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和安全,稍有疏忽,極有可能會造成群體性的事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后果。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重大課題,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而讓孩子在學校里吃上健康、衛(wèi)生、安全的校餐,則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