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肝病頻道 > 肝病治療 > 就醫(yī)指南 > 慢性乙肝及其相關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單藥還是聯合

慢性乙肝及其相關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單藥還是聯合

2015-04-01 來源:健客網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最新的國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對肝硬化及高病毒載量的患者推薦采用無交叉耐藥位點的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聯合治療,而其他國外肝病學會的最新指南指出,聯合治療能夠降低耐藥風險并提高額外獲益的觀點尚無充足證據支持。

  十幾年來,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臨床實踐表明,干擾素(IFN)、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兩大類抗病毒藥物在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上述療法的HBVDNA抑制率仍有待改進且核苷類藥物需長期服藥,存在耐藥風險等問題,因此許多學者都嘗試了聯合用藥,以期提高CHB抗病毒治療應率。目前已有少數研究報道,聯合應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可能獲得更強、更持續(xù)的病毒抑制,減少病毒耐藥變異。聯合治療多推薦應用于核苷類藥物耐藥后的挽救治療,但尚未有指南對初治患者推薦聯合治療。最新的國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對肝硬化及高病毒載量的患者推薦采用無交叉耐藥位點的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聯合治療,而其他國外肝病學會的最新指南指出,聯合治療能夠降低耐藥風險并提高額外獲益的觀點尚無充足證據支持。因此,聯合用藥應該如何聯合、何時應用以及適合怎樣的患者仍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目前常見的抗病毒聯合治療方案分別是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之間的聯用和IFN與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的聯用。本文將從這兩方面綜述如下。

  1、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之同的聯用與單用療效比較

  近年新研發(fā)的核苷類藥物如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能明顯提高HBV抑制率,降低耐藥率,但HBeAg、HBsAg血清學轉換率并未明顯提高,仍需長期服藥。目前核苷類藥物聯合用藥熱點在于:(1)聯合2種無交叉耐藥的普通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聯合阿德福韋(ADV)是否強于單高效低耐藥的藥物(ETV、TDF);(2)聯合2種高效低耐藥藥物是否強于單藥。

  1.1 普通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聯用與強效低耐藥藥物單用的比較

  對于初治患者,無交叉耐藥的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聯合用藥與單一強效低耐藥藥物相比,聯合用藥在HBeAg血清轉換方面可能具有優(yōu)勢。曾有系統評價納人23篇針對初治HBeAg陽性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5種核苷類藥物單用與聯用的療效。結果發(fā)現,治療1年后,LAM與ADV聯用的HBeAg血清轉換率(28.1%)高于TDF及ETV單藥應用(TDF26.7%,ADV23.9%)。但是上述聯用方案的病毒學抑制率為37.4%(HBVDNA<300拷貝/ml),并不優(yōu)于ETV(73.0%)或TDF(93.8%)。

  作者也將比較這2種方案療效的臨床試驗進行了Meta分析,共納入11個臨床試驗,包括LAM聯合ADV組536例,ETV組491例,發(fā)現至48周,聯合方案在病毒學應答方面可能優(yōu)于ETV單藥〔風險比(RR)=1.13,P=0.002],在HBeAg陽性及高病毒載量(>107IU/ml)的患者中,聯合方案的優(yōu)勢出現更早。治療96周時,聯合治療的HBeAg轉換顯著優(yōu)于ETV單藥組(40.8%vs16.6%,P<0.00001)。由于前述系統評價納入數據并非來源于直接對比,而Meta分析納入的均是國內小樣本研究,因此上述結論仍待進一步探討。

  一項針對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前瞻、多中心非干預性研究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LAM與ADV聯合治療雖在治療早期表現出一定的優(yōu)勢(治療24周,聯合組HBVDNA平均滴度為1.50 log10 IU/ml,單藥組2.39 log10 IU/ml)至48周時,聯合治療組的優(yōu)勢就趨于消失(聯合組HBVDNA平均滴度為2.64 log10 IU/ml,單藥組1.82 log10 IU/ml)。不過,由于此非干預性研究,選擇聯合用藥的例數較少,結果并不能準確反映這2種方案的差異。

  1.2 強效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的聯用與單用比較

  強效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之間的聯合用藥與單強效低耐藥藥物相比,更適于治療難度大比如HBeAg陽性及高病毒載量的患者。ETV和TDF因其高效低耐藥而被各學會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Lok等比較了ETV與TDF聯合治療和ETV單藥治療在初治CHIR患者中的療效,結果顯示,2種方案均有良好的抑制病毒療效,HBVDNA平均滴度下降分別為ETV組5.77 log10 IU/ml ,ETV+TDF組5.96 log10 IU/ml,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5)。對于HBeAg陽性患者和高病毒載量(>108 IU/ml)患者,聯合治療組只顯示了有限的優(yōu)勢(HBeAg陽性患者中p=0.04,高病毒載量患者中P=0.018)。在降低HBsAg滴度方面,聯合與單藥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研究者也發(fā)現,不論是單藥還是聯合治療,陽性患者的HBsAg滴度下降更顯著,2種治療方案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3 普通核苷類藥物耐藥患者的治療

  對于既往普通核苷類藥物(如LAM、LdT、ADV)治療耐藥的患者,換用或加用無交叉耐藥的強效低耐藥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即能獲得良好療效。Fung等對LAM治療耐藥的患者進行了一項前瞻雙盲對照試驗,分別應用恩曲他濱聯合TDF或TDF單藥治療,至治療96周,兩組均無1例TDF相關耐藥發(fā)生,TDF單藥組89.4%的患者達到了病毒學抑制(HBVDNA<69 IU/ml),聯合治療組86.3%患者達到了病毒學抑制,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3)。在ALT下降、HBeAg、HBsAg血清學轉換方面兩組相似,因此對于LAM耐藥的患者,加用恩曲他濱并不會有更多獲益。韓國也進行了一項針對ADV耐藥患者的小樣本研究,結果發(fā)現,采用ETV或ETV聯合ADV比LAM聯合ADV更能幫助患者獲得完全病毒學應答。

  1.4 多重耐藥患者的治療

  多重耐藥的患者,使用ETV與TDF聯合進行挽救治療可以獲得良好而安全的療效。歐洲肝病學會指南僅對挽救治療的患者考慮推薦強效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的聯合治療公。Lee等為了研究ETV與TDF聯用對于多重耐藥患者的療效,共納人了93例患者,其中45例LAM和ETV耐藥,28例LAM和ADV耐藥,20例LAM、ETV和ADV耐藥。各組在治療6個月時的累計病毒學抑制率分別為LAM/ETV耐藥組55.7%,LAM/ADV耐藥組75.0%,LAM耐藥組,ETV/ADV耐藥組65.0%,經過平均12個月的治療,79.6%的患者獲得了病毒學抑制,顯示了聯合治療方案在多重耐藥患者挽救治療中高效安全的療效。最近一項開放隊列研究也證實,聯合ETV及TDF應用于既往核苷和核苷酸藥物經治但應不佳的患者,經過平均21個月的聯合治療,HBVDNA平均下降了31 log10 IU/ml,57例患者中51例檢測不到HBVDNA。且病毒抑制率不受既往ETV或ADV耐藥所影響。

  2、IFN與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之間的聯用與單用療效比較

  IFN與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這兩種機制不同的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可能具有協同作用。2012年歐洲肝病學會發(fā)表的指南指出,長效IFN和LAM聯合治療病毒應答率高但停藥后持久應答率并不比單藥高,因此上述聯合并不被推薦。而IFN與其他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的聯合應用資料尚有限,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2.1 IFN與ETV多種方式聯用的比較

  對于初治CHB患者,長效IFN與ETV多種形式的聯用并不優(yōu)于長效IFN單藥治療。Xie等最近進行的一項隨機開放試驗比較了3種包含長效IFN的治療方案:(1)單用IFN48周;(2)從第13周聯用ETV至36周,再單用IFN12周至治療結束;(3)導入期使用ETV24周,在第20周時加用IFN,使用48周。結果顯示,聯合治療方案雖有效抑制HBVDNA復制,但在停藥后均出現病毒復制增加,并且這種情況在停用ETV后即出現。加用ETV組在HBeAg血清學轉換率方面可能優(yōu)于單藥組(P=0.04),但至隨訪結束,組間比較差異仍無統計學意義。聯用方案并未顯示出在病毒學抑制或血清學轉換方面的優(yōu)勢。

  2.2 IFN聯合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提高HBsAg及HBeAg血清學轉換

  近年有研究提出,對于高病毒載量的CHB患者序貫療法可能比長效IFN單藥治療更有效。該研究中實驗組先接受ETV治療12周,再以ETV聯合長效IFN治療12周,最后以長效IFN單獨治療36周。對照組20例患者僅接受長效IFN治療48周。結果發(fā)現,序貫治療組與單藥組相比,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為60%和10%,HBeAg血清學轉換率為75%和40%。因此序貫療法療效更佳。對于已經實現病毒學抑制的CHB患者換用長效IFN,可能增加HBeAg血清學轉換率。Ning等研究中納入197例ETV經治1-3年并已實現持續(xù)HBVDNA抑制的HBeAg陽性患者,隨機分配到ETV組或長效IFN組,經過48周治療,14.9%IFN組和6.1%ETV組患者獲得了HBeAg清除(P<0.05),8.5%IFN組患者獲得了HBsAg陰轉,而ETV組無HBsAg陰轉。2014年的歐洲肝病學年會上也有報道,既往接受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治療未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的192例CHB患者,接受48周治療后,PEG-IFN序貫聯合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治療組比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單藥治療組的完全病毒學應率更高(60.24%vs13.80%),HBsAg陰轉率也更高(27.7%vs 0)。

  另外,目前已有的幾個大樣本研究比較了換用/加用長效IFN與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單藥治療的療效(表1),結果顯示,前一種治療方案可以提高HBeAg陰轉率10%-20%,并且顯著提高HBsAg陰轉率。

  3、結論

  由于目前的CHB抗病毒方案完全病毒學應答率較低,在現有藥物條件下,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降低耐藥的發(fā)生、減少停藥復發(fā)對于患者來說刻不容緩,綜合分析最近的國內外經驗,作者認為,對于一般初治CHB患者首選強效低耐藥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單藥開始治療,即可獲得滿意療效。對于普通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治療過程中發(fā)生耐藥的患者可以考慮換用TDF繼續(xù)治療。而對于高病毒載量及HBeAg陽性的患者,作者推薦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的聯合治療。既往經治尤其是因為不規(guī)范治療發(fā)生了多重耐藥的患者可以選擇ETV、TDF等強效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聯合治療,能夠達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另一類患者,經過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治療取得病毒學應答、期待HBeAg和HBsAg血清學轉換的CHB患者,可以考慮加用或換用長效IFN。

  目前CHB聯合治療的策略與方案仍有諸多局限,長期治療的安全性有待證實,更優(yōu)化的藥物組合與用藥方式還需進一步探索,更好療效的獲得乃至HBV的清除也有賴于新藥物的研發(f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