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吸引孩子的注意,在和孩子游戲、玩鬧時我們有時能夠做到,但是在大多情況,也就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然后孩子又再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我們想讓孩子更多地關(guān)注到我們,和我們交流,甚至可以關(guān)注到一些他原本不感興趣的事情。
關(guān)于這個問題,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3歲的安安喜歡別人給他撓癢癢,他的父母也喜歡撓他癢癢。在撓癢癢的時候,安安會開心地尖叫,盯著父母的臉,這時會“允許”父母碰他。一旦當(dāng)活動結(jié)束之后,安安的這種反應(yīng)就會消失。這讓安安的父母感到很挫敗,他們知道可以和安安“分享空間”,但這也僅限于他被撓癢癢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繼續(xù)下去。
后來安安的父母嘗試將撓癢癢和吹泡泡配對聯(lián)系在一起。當(dāng)安安被媽媽撓癢癢的時候,爸爸就開始吹泡泡。剛開始的時候,安安似乎沒有注意到,但慢慢地,他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到了泡泡。當(dāng)他注意的時候,媽媽放慢了撓癢癢的動作,讓他專注于泡泡上。在這一段時間,安安的注意力會在這兩件事情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而且他開始去觸碰他的父母,尋求與他們短暫的眼神接觸,當(dāng)然這取決他想要哪一個活動,是想要爸爸繼續(xù)吹泡泡還是媽媽繼續(xù)撓癢癢。
這時候,安安的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對吹泡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安安會主動伸出手去碰泡泡,并且在拍打泡泡的時候大笑。這一次,安安的父母停頓的時間變長,讓安安來告訴他們他想繼續(xù)玩這個游戲。不管孩子采取什么樣的動作,說什么話,父母的反應(yīng)總是對著他說“要更多的泡泡嗎?是!”如果安安的父母感覺到孩子再一次進入了獨自一人的空間時,他們就開始對他撓癢癢。如果安安開始移動了,他們就會慢慢地越做越少。如果安安有反應(yīng),他們就繼續(xù),實際上,是安安在控制著游戲的持續(xù)時間。
在兩個星期之后,安安在沒有被撓癢癢的情況下,也對吹泡泡有了反應(yīng)。
從安安父母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我們的孩子看起來只對一樣活動有反應(yīng),我們也會有多種方法讓他和新的活動建立密切的關(guān)系,而在新的活動中,游戲的樂趣可以延長孩子對父母的注意時間,這能為孩子制造更多與人溝通的機會。
安安的例子提及到了“分享空間”這一概念,你知道什么是分享空間嗎?
“分享空間”更多地是指分享注意、情緒和彼此理解,這對孩子的早期溝通非常關(guān)鍵。“對非自閉癥兒童來說,這是很自然而然的行為,但是對自閉癥孩子來說卻并非如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制造一種“分享空間”的感覺。
年紀(jì)小的自閉癥孩子會有逃避“分享空間”的沖動,他們會抵制眼神、身體接觸,或者與人互動,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不舒適。我們可以通過設(shè)計活動,鼓勵孩子快速地分享他的注意,這樣你可以向孩子展示溝通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dāng)孩子能夠溝通,可以表達他的情緒、需要,理解他人和這個世界,從長遠來說,是可以減輕他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