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謂的積極,其實都是焦慮
摘要: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懂得取舍??善阒簧瞄L把硬盤塞得滿滿的,而那些學習資料卻隨之被封印。一句話說得好:我們錯把信息等同于知識,又錯把知識等同于智慧。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懂得取舍。可偏偏你只擅長把硬盤塞得滿滿的,而那些學習資料卻隨之被封印。一句話說得好:我們錯把信息等同于知識,又錯把知識等同于智慧。
我有一個好友A,有一天我找她借移動硬盤,我發(fā)現(xiàn)她的硬盤中滿滿當當?shù)娜歉鞣N分類的學習資料,于是我問她,這些東西你都看完過?她答道,不到三分之一,面帶愧色?;瞬簧贂r間下載,都是有用的東西,以后可能用得到。她又補了一句。事實上,那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許永沒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我們彼此心知肚明。
我想這樣的情況應該不少人都有吧,現(xiàn)在誰沒個云盤、硬盤、U盤啥的,然后你們把一些你認為將來某天有用但從來不在此刻打開的文件夾,每次在網(wǎng)上遇到點感覺可以填補自己知識的資源,就會感覺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手指會毫不猶豫地點右鍵“另存為”。然而一旦確知它已躺在硬盤的某個位置,彼此之間的蜜月期也會隨之以光速結(jié)束。下一秒,我們的笑容已獻給另一個“它”。
在微博上反省自己的知識
焦慮,反省自己“看似積極的人生”,卻不知微博就是焦慮和看似積極的一大兇手呢。
漸漸地,我們的生活被分為了兩塊,一塊就是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另一塊就是由微博、知乎、豆瓣……這些社交性質(zhì)的網(wǎng)站構(gòu)成的虛擬生活,而且這些社交網(wǎng)站開始控制人們獲得消息的渠道。在社交網(wǎng)站上,我們的時間以兩次刷屏之間的喘息區(qū)分,憑狀態(tài)、照片、視頻丈量形狀。我們正在被一點一點的吞噬著,對事實判斷的邏輯思考。我們甘愿被最新鮮的新聞,最流行的段子,最隱晦的笑話填充;我們不作任何的判斷就迅速的得出結(jié)論,習慣于尋找宣泄的渠道,習慣于和大多數(shù)共舞……我們錯把信息等同于知識,又錯把知識等同于智慧。我們努力保持和時代同行,其實早已把自我像影子一樣留在身后。
每一個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未來都能變的更好,在欲望的支撐下不斷的為之努力。但是,如果你的欲望一旦超出可控范圍,我們就會對這些陌生的知識產(chǎn)生抗拒,焦慮情緒也會順勢而上,徑直將他們拖入無底的黑洞。
曾經(jīng)有一位老者告訴我,他說,他年輕的時候看書都必須做筆記,到了后來就慢慢放棄了做筆記,因為書讀多了,就光筆記都看不完,不如停下來,就挑幾本書,扎扎實實慢慢讀,思想的變化反而更明顯。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