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食癖治療以家庭教育和行為療法為主
“異食癖以家庭教育和行為療法為主,但在孩子早期如何預防異食癖,家長也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郁輝輝說,幼兒時期,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輕松愉快的飲食場所和氛圍,愉快的情緒可興奮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提高孩子的食欲,家長和孩子最好能夠一起吃飯,注意引導孩子集中思想、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飯邊玩。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批評和訓斥孩子,也不要在吃飯時逗孩子玩,因為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可間接預防孩子異食癖。
青少年時期(12歲-18歲)是孩子的發(fā)育時期,因激素分泌影響,孩子內心會變得敏感,是出現(xiàn)精神問題的高發(fā)年齡,常出現(xiàn)啃指甲、拔頭發(fā)等異常行為。郁輝輝建議,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家長應成為能與他們平等溝通的知心朋友,而不應成為向他們一味施壓的對立面。
對于患有異食癖的成人,郁輝輝表示要進行心理疏導,調整家庭環(huán)境及行為矯正治療。嚴重的病例,則要帶他去看心理醫(yī)生,并服用適量改善情緒的藥物。除此之外,異食癖患者還可通過其他需要,尤其是通過人的一些高層次需要的滿足來轉移對它的注意。例如,努力工作,爭取事業(yè)成功的享受;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感受生活的樂趣;助人為樂,體驗為別人、為社會服務的滿足體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