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西紅柿女孩嗎?西紅柿女孩就是那種當眾講話就會害羞,心里撲通亂跳,臉紅得像西紅柿一樣的女孩。
很不幸,我就是個可憐的西紅柿女孩。
我害羞、膽怯,上課回答不出問題,連對別人的友好也說不出謝謝。當大家的眼神齊刷刷射向我,我的腿發(fā)軟、心亂跳,恨不得自己馬上消失。
包括現(xiàn)在,你要讓我上臺發(fā)言,我就會腿發(fā)軟、心亂跳,接著,你就會看見我的臉變得像西紅柿一樣紅。
我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結論是:我不夠自信。
是的,我對自己沒有信心。還沒上臺時,我幻想的不是侃侃而談,然后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幻想的是:忘詞了怎么辦?別人會不會笑我?說錯了會不會很丟人?上臺時我的高跟鞋絆倒自己,那就糗大了!
瞧,不自信的人就是這樣,總喜歡不斷質疑自己,覺得自己很糟糕,于是很多事還沒開始,就放棄了。
有一天,我和小米媽媽一起去看她女兒表演鋼琴。
這可不是一般的表演,這是全國性的鋼琴比賽,臺下不但坐著幾千個觀眾,還有隨時準備挑刺的評委。
小姑娘彈的是肖邦的《小狗圓舞曲》。我正想這曲子速度快,搞不好會彈錯,就聽她連續(xù)彈錯了兩個音,我這心里“咯噔”一下,想:這回完蛋了。這么明顯的錯誤,要被耳尖的評委扣分啦。換成我,這會肯定已經凌亂了,接下來的調子只會越來越亂。
沒想到,小姑娘只停頓了一秒,就恢復了正常狀態(tài),不但恢復了正常狀態(tài),還頗有創(chuàng)意的處理了錯誤的地方,不但與接下來的音符完美銜接,還彈出了俏皮的味兒。
一曲終了,小米面帶微笑謝幕。她應該很清楚自己會被扣分吧,可這好像并不影響她的狀態(tài)呢,她還是那么自信從容。觀眾們甚至站起來為她鼓掌,我想,雖然她的演奏是不完美的,但她自信的魅力顯然已經征服了大家。
“小米媽媽,你女兒怎么這么自信?是天生的嗎?”我忍不住問。
小米媽媽搖頭:“哪有,當年她也是個膽怯畏難不自信的妞。后來,我做了幾件事,丫頭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人是可以從不自信變成自信的……”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小米媽媽到底做了什么,讓女兒從不自信變得自信呢?小米媽媽做的第一件事:我就是那個“踹”孩子一腳的媽
最初,報興趣班時,我把選擇權交給女兒,告訴她:你可以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學習。她的回答卻是:我選什么呢?畫畫?我連線條都描不直,應該不行吧。鋼琴?聽說學鋼琴很苦的,每天要練習很長時間,我能堅持下來嗎……總之,到最后,畏難的她覺得選什么都不合適,都有可能敗下陣來。
其實,我知道她是喜歡鋼琴的。我還記得:第一次去逛琴行,她欣喜的撫摸琴鍵的樣子;第一次去聽鋼琴演奏會,她特別專注的樣子……
剛開始,我以為女兒是個例,她的膽怯和退縮讓我頭疼。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她其實是一類孩子的代表。這類孩子,寧愿站在泳池邊觀望也絕不嘗試,但若是有人在背后“踹”他一腳而跌入水中,他先是會大哭幾聲,漸漸就能掙扎著浮上水面,繼而手腳并用的游起來,最后甚至開始樂在其中。可若是沒有這一腳,他也許會永遠做一個觀望者。
于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擅自作主,給女兒報了鋼琴班。去學校那天,女兒還試圖退縮:“媽媽,我們要不要再等等,我,我還沒想好。”我裝作無奈的聳聳肩:“沒辦法,媽媽都已經交錢啦!不去也得去了。”
她就是這樣,被迫放下了畏難情緒,硬著頭皮去迎接挑戰(zhàn)。后來,當我看見她獲得成就感時的高興樣子,我就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很少有孩子天生自信,相反,孩子的天性是既好奇又畏懼的,哪怕他們已具備了邁出第一步的能力,也可能因為心理上的退縮而放棄。這時候,我愿意做那個“踹”她一腳的媽,因為我知道,連第一步都邁不出的孩子,談自信就是浮云!小米媽媽做的第二件事:我就是那個狠心的后媽
女兒的擔心是對的,學鋼琴就是一門苦差事。
因為:讓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從指尖流淌出來的愿望是美好的,要達成愿望的過程卻是極其艱辛的,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長期重復一個技巧或一首曲子,靠時間慢慢沉淀出成果。
學琴的過程中,最先潰敗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風雨無阻的接送孩子上課,花時間陪她枯燥的練習,這些都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孩子反復練習一首曲子上百遍卻仍不得要領時,當對自己彈出的不合諧音符極不滿意時,常常會想放棄。這時候,我不得不變成一個狠心的后媽,攔住想退縮的女兒,陪她堅持下去。看見她一邊彈琴一邊流眼淚,我也很心疼。可我知道,這就像爬山一樣,要看見最美的風景,就要經過最難最枯燥的路程。只要堅持下來,當孩子站在山頂,欣賞絢爛的霞光時,他的心中就會充滿信心。
因為,一個孩子竭盡全力做成一件事,這份沉淀下來的能力能變成滿滿的底氣,在他心里,任何難事都將不是問題,只要肯努力,終究是能解決的。這樣的孩子能不自信嗎?小米媽媽做的第三件事:我就是那個不要面子的媽
看見我一腳將女兒踹進鋼琴的大門中,一路陪著她堅持下去,你一定會覺得我很在乎她能否取得不菲的成績吧?其實不然。面對成績,我卻是個不要面子的媽媽。
為了參加一個比賽,女兒將一首曲子練習了很久。比賽分為初賽和復賽,女兒在初賽發(fā)揮出了正常水平,卻連復賽資格也沒得到?;丶衣飞希恢背聊呐畠汉鋈坏吐曊f了一句:“媽媽,我可能真的彈不好。”
“但你很努力,每天都認真練習,今天你也發(fā)揮出正常水平了。”
“可評委覺得不好……”
“評委沒有覺得你不好啊,他們可能只是覺得別的小朋友彈得更好,而你也不錯哦。”
“可是,我連復賽也沒進……好丟人。”
“比賽的意義不是名次,比賽是為了讓你經歷成功,也經歷失敗,經歷過了你就會明白,沒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如果你的朋友遇到挫折,你還可以安慰他,想當年我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個月的曲子,結果……”
一問一答中,我發(fā)現(xiàn),雖然挫折給女兒帶來的失落感還沒有完全消失,但至少她沒再懷疑自己。
挫敗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會因為懷疑自己而喪失信心。如果孩子不那么在乎結果,而是更重視付諸努力的過程,就不會因為失敗丟掉自信。海明威說: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這不就是一種滿滿的自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