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單身青年,不僅得面對周圍異樣的眼光,還得面對父母無情的逼婚。把父母逼急了,他們可什么事都干得出來。這兩天,全國各地接連都發(fā)生了父母逼婚事件,家長們好心,可在兒女看來,他們的舉動簡直恐怖。
>>小編推薦:中國式逼婚——兒女抗拒,父母寂寞
9日,陜西快餐店老板30歲仍單身,結果遭父母堵門砸店。兒子李某無奈,索性貼出“家長逼婚,暫停營業(yè)”的告示以示“抗議”。
12日,福州一位“虎爸”也因為心急女兒成“剩女”,醉酒拿菜刀逼婚……單身汪們,再不結婚,你們可能連命都沒啦……
新聞一出,網(wǎng)友嘩然,大概分成了兩派,一方是站在兒子這邊,大贊其對待婚姻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父母的做法頗有微詞,認為其無理取鬧;一方是站在父母一邊,認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父母的做法也是無奈之舉,盼早日抱孫子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子女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希望他們成家立業(yè),這幾乎是亙古不變的現(xiàn)象。在古代,子女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這樣的封建思想下,逼婚一說無從談起??呻S著社會的發(fā)展,思想逐步開放,社會提倡自由戀愛,逼婚現(xiàn)象隨之而來。一項關于逼婚心理的調(diào)查,在1974名調(diào)查者中,有超過6成人士曾被父母逼婚。面對父母的“逼婚”要求,約有37%的人選擇逃避,超過31%的人直接拒絕父母的要求,只有少于10%的人順從父母的安排。
年輕人逃避逼婚的原因1:婚姻的性愛功能削弱
中國古代是一個封建社會,性對于他們而言是絕不能提及的話題,特別是女性,稍有不慎便被人指責:不守婦道、敗壞門風等等。盡管到了新中國時期,人們對性依舊保持封閉的態(tài)度。因此,大家只能通過婚姻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對父母的逼婚自然不會抗拒。
縱觀當代社會,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性不再是神秘而敏感的話題。同居、一夜情等等的現(xiàn)象更是屢見不鮮,人們不一定要通過婚姻來滿足對性的欲望。雖然仍有部分人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但社會并不會因此而譴責他們。因此,婚姻對于他們而言缺少一定的必要性,與父母的矛盾也隨之產(chǎn)生。
年輕人逃避逼婚的原因2:傳宗接代不再是必須的
除了性愛功能外,婚姻的另一基本功能——傳宗接代也被逐步淡化。在中國古代,成家立業(yè)、傳宗接代被視為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若有反抗則被認為大逆不道。而結婚則成為了唯一的解決方法。
雖然現(xiàn)在的老一輩仍然認為:年輕人就應該生兒育女,這才是完整的。但當代社會的年輕人卻有了不同的看法。他們不再認為生兒育女并不是必須的,就算想要小孩也能通過領養(yǎng)等其他方式,而有的甚至成為丁克族,堅決不生小孩。雖然堅定選擇丁克族的年輕人仍占少數(shù),但其對于年輕人的生育觀帶來較大沖擊。在老一輩的傳統(tǒng)思想和現(xiàn)代思想的沖擊下,最終,相當比例年輕人選擇逃避父母的逼婚。
年輕人逃避逼婚的原因3:婚姻成事業(yè)的阻礙因素
年輕人對事業(yè)的重視,也成為他們抗拒父母逼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古代,事業(yè)并不是最重要的。男生需要先成家,后立業(yè);女生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何來事業(yè)一說。因此,對于大部分男性而言,只有建立了家庭,才能安心在外打拼自己的事業(yè)。結婚對于他們來說反而起到積極的影響。
而現(xiàn)代社會,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事業(yè),大部分人認為:當自己事業(yè)有成時,才有資本和能力考慮結婚、成家。與古時候相反,結婚似乎成為年輕人職業(yè)道路上的阻礙因素,而事業(yè)有成反而成為結婚的首要條件。以事業(yè)為重,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晚婚晚育。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不得不逃避長輩們的逼婚。
其實,放眼全球,“剩男剩女”不是中國獨有的現(xiàn)象,催婚也并非中國獨有,而是具有普遍性的世界難題。面對父母的逼婚,外國“剩男剩女”們紛紛出奇招應對。在美國,年輕人會買假結婚戒指蒙騙父母。在英國,年輕人求助“內(nèi)政部逼婚事務組”。而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議會正在計劃立法,父母逼子女結婚可能最高判入獄7年。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