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為人體足部最大的一塊跗骨,承擔45%的人體重量。跟骨骨折占所有足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0%的跟骨骨折為累及跟骨后距下關節(jié)面的關節(jié)內(nèi)骨折。
臨床資料
自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利用微創(chuàng)技術,跟骨外側(cè)小切口,用跟骨解剖鋼板及螺栓或螺釘內(nèi)固定治療跟骨關節(jié)內(nèi)骨折共145例214側(cè)。45例中男99例,女46例。年齡19~61歲平均36.9歲。其中單側(cè)76例,雙側(cè)69例。
骨折分型:按Sander's分型,Ⅱ型32側(cè),Ⅲ型132側(cè),Ⅳ型50側(cè)。Bother's角10°-20°138足;-5°-10°76足。高處墜落傷96例,車禍傷32例,其他27例;合并腰椎壓縮骨折15例,其它部位骨折30例。本組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3~18天,平均8.5天。
手術器械
手術方法
1、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2、患者取側(cè)臥位(單側(cè))或俯臥位(雙側(cè));
3、牽引、撬撥、復位。
術前
撬撥復位臨時固定
皮膚小切口骨膜下剝離
皮下插入鋼板
打孔
螺栓固定
縫合傷口
八字切口
功能評價
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8.3個月。按Maryland足部評分系統(tǒng)(MarylandfootScore)評價術后功能。本組54側(cè)中:
病例介紹
患者1:術前Sander's分型ⅡA
術后
患者2
患者3:術前
術后
患者4:術前Sander's分型ⅢAC
術后寬度、高度恢復
患者5:術前
術后
患者6:術前
術后
討論
跟骨治療的目的:恢復跟骨解剖形態(tài):高度、寬度和關節(jié)面平整。
“L”切口
本研究采用撬撥復位小切口皮下穿鋼板微創(chuàng)治療跟骨關節(jié)內(nèi)骨折,有以下特點:
1、切口小,軟組織剝離少,術后未見皮緣壞死和切口感染;
2、術中通過螺栓擠壓跟骨基本上恢復到原來寬度;
3、自行研制的解剖型鋼板能夠滿足小切口微創(chuàng)安裝和骨折愈合后小切口取出;
4、自行研制的易斷螺栓使操作更加簡便,減少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