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就有許多人感覺全身發(fā)冷,手腳尤其冰涼的受不了。這種情況,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陽虛”,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冷底”或是“寒底”,西醫(yī)未必能有效改善,但如果使用中醫(yī)長期調理,倒是可以將這類體質改善。
從中醫(yī)的觀點來看,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屬于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
一個動作就可以解決——踮腳
對,你沒看錯,就這個動作,解決你的問題。
動能生陽,踮腳跟,能實現你的健身夢。懂醫(yī)學的朋友都知道,四逆湯是三陰通用的方子,是一個溫里之方、壯火之方,也是一個回陽救逆之方。而小小的踮腳跟運動,有時候它的功效完全可以抵得上服四逆湯。
踮腳的神奇功效
補助腎氣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系密切,而踮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
人過了30歲后腎氣就變得虛弱,腎陽不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腫等癥狀,踮腳跟就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在寒冷的冬天里,經常踮踮腳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陽大法。
防治中風
中醫(yī)認為,凡中風皆是真陽衰損的陰盛陽虛證候,腦溢血就是“陰盛格陽”導致的陽氣上沖的癥狀。腎經而下歸于足底。如果出現面紅、頭暈、手足發(fā)麻、血壓升高明顯等中風先兆,這時要及時地預防中風,而踮腳跟即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
從這個道理上講,踮腳跟可以潛陽,引火下行,大凡陽氣上浮、虛火上炎的疾病都能應用,如高血壓、頭暈、三叉神經痛等。
治小便不暢
小便不暢,在西醫(yī)里多見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從中醫(yī)角度來說,是由于膀胱氣化不利所造成的,腳跟外側即是膀胱經所循行之處,如果堅持踮腳跟或用腳外側走走路,就可以健運膀胱,使小便通暢起來。
可以說,踮腳跟是藏在你腳下的神醫(yī)療法,且它的方法非常簡單:做此動作時,保持身體立正的姿勢,兩腳并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然后慢慢踮起腳尖,百會虛領,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
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松身體;最后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腳跟輕撞地面,引發(fā)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當你踮過幾次后,就會感覺全身舒暢,回味無窮。
多踮腳尖讓男人也“性福”
踮腳跟可以補助腎氣,也有益腎壯陽的功效,可明顯改善性功能。方法是:雙足并攏著地,用力踮起腳跟,然后放松。如果能在一天內做上五六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常年堅持便能達到很好的益腎作用。
若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小便時踮腳也有尿暢之感。另外,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最好1小時左右做一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不至于因坐得時間久了下肢麻木。
踮腳尖健腎法
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于心臟脈搏排血量。所以,當你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最好1小時左右做1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而且,踮腳運動還可以活動四肢和頭腦,消除長時間用腦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發(fā)黑、頭腦發(fā)暈的毛病。
如果能在一天內做上五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連續(xù)1-6個月,便能達到很好保健作用。同時,還可緩解因長時間站立而導致的足跟痛。若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小便時踮腳亦有尿暢感。
利于通暢足三陰經
從經絡角度看,還有利于通暢足三陰經。足跟走路就是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走路,這樣是練小腿前側的肌肉,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兩者交替進行可以祛病強身(當然,老年人在做這些動作時,要注意安全,以免站立不穩(wěn)而摔倒?;加休^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的人最好不做)。
踮腳尖還是個不錯的有氧運動,它不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jié)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做法:身體保持平衡,以前腳尖為重心點,后腳跟跟著抬起來,慢慢提高,有節(jié)奏地重復這個動作,要使勁踮起然后下壓,練到酸疼就可以了。
也可找一個東西輔助,幫助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你緊繃的小腿受到刺激并且慢慢地消耗脂肪,長期下去會消除疲勞并且能增加小腿的彈性。
踮腳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初始練習者可扶墻,熟練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坐著踮腳尖: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或寵物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每次踮30-50次,速度自我調節(jié)。
躺著勾腳尖:臥床休息時,兩腿并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