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生活 > 中醫(yī)養(yǎng)生 > 正確煎煮中藥,教您掌握“器、水、泡、火、法”的學問!

正確煎煮中藥,教您掌握“器、水、泡、火、法”的學問!

2017-08-14 來源:云南中醫(y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膠質(zhì)類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藥物,如與其他藥物同煎則易粘鍋煮糊,且附著其他藥物,影響藥效,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置于剛煎好的去渣的藥液中,使之溶解,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

  正確煎煮中藥,教您掌握“器、水、泡、火、法”的學問!

  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吃了中藥湯劑療效不好時,往往都會認為是醫(yī)生的醫(yī)術不行,瞧不準病。殊不知,要想獲得滿意療效,藥到病除,除了醫(yī)生精準辨證施治、遣方用藥之外,正確地煎煮中藥、吃對中藥也非常關鍵。明代醫(yī)家李時珍指出:“凡服湯藥,雖物品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清代醫(yī)家徐大椿《醫(yī)學源流論》亦云:“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見,掌握中藥的煎煮、服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來說,正確的煎煮中藥,要掌握“器、水、泡、火、法”。

  1.器

  即煎藥用具,以砂鍋、瓦罐和陶瓷罐為佳,此類容器材質(zhì)穩(wěn)定,在煎煮的過程中受熱均勻,導熱性能緩和,不易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搪瓷、不銹鋼和玻璃器皿亦可作為煎藥器具,但有傳熱較快,不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存在一定缺陷。忌用鐵、銅、錫、鋁等器具煎煮中藥,因其金屬活性較強,在煎煮的過程中可與中藥的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輕則降低藥效,重則產(chǎn)生毒性。

  2.水

  煎藥用水以水質(zhì)潔凈、礦物質(zhì)少為原則。除處方有特殊規(guī)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來水、蒸餾水或純凈水。除醫(yī)囑規(guī)定必須用開水煎藥外,一般情況提倡用涼水煎藥,一面中草藥的外層細胞組織受熱緊縮,使內(nèi)部有效成分難以析出影響藥效。

  加水量應根據(jù)藥物的性質(zhì)、藥量、吸水程度、煎藥時間而定。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均勻放入藥鍋內(nèi),第一煎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為準,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2-3厘米為準。煎藥時應一次將水加足,不可在煎藥過程中頻頻加水。

  3.泡

  煎藥之前,宜先將藥材充分浸泡。因為中藥大多數(shù)是干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質(zhì)變軟,煎藥時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以花、葉、草類等藥為主的方劑,浸泡20-30分鐘;以根、莖、果實類等藥材為主的方劑,浸泡60分鐘左右。煎藥前不能用水洗藥,以免喪失有效成分,降低藥效。

  4.火

  即煎藥的“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為原則,如《本草綱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即在煎藥開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既可減慢藥物的蒸發(fā),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藥時間從水沸后開始計算;一般藥物一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解表、芳香類藥物一煎15-20分鐘,二煎10-15分鐘;滋補類藥物,一煎50-60分鐘,二煎30-40分鐘;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烏頭、狼毒等,需遵醫(yī)囑久煎。

  5.法

  即特殊煎煮法。因藥材性質(zhì)、成分特殊,煎藥時需要特殊處理。通常有以下幾種:

  (1)先煎:目的是增加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毒性,充分發(fā)揮藥物的療效。宜先煎的中藥主要有:

 ?、匐y溶于水的中藥,如貝殼類(海蛤殼、牡蠣、珍珠母等),角、骨、甲類(水牛角、龜板、鱉甲穿山甲、鹿角等),礦石類(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石決明、代赭石、自然銅等)和質(zhì)地堅硬、不易煎煮的藥物,應先打碎后先煎煮30分鐘,再下其他藥物。

 ?、谀承┯卸舅幬镄栝_水先煎1—2小時,使毒性降低或消除如附子、草烏、川烏等。

 ?。?)后下:目的是為了減少藥物因煎煮時間過久致成分散失。一般來說,在其他藥煎煮15~20分鐘后再放入后下之藥煎煮3~10分鐘即可。后下的中藥主要有:

 ?、俳獗硭幦纾杭毿痢⒈『傻?;②氣味芳香藥如藿香、砂仁、豆蔻、沉香、檀香、青蒿、魚腥草等;③瀉下藥如大黃、番瀉葉等;④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藥物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

  (3)包煎:是把需包煎的藥物裝在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后與群藥共同煎煮的方法。需包煎的中藥主要有:

  ①含粘液質(zhì)較多的飲片如車前子、葶藶子等,包煎可避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②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覆花、枇杷葉、辛夷等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③微小顆粒藥物如蛤粉、蒲黃、海金沙、滑石、赤石脂等,因疏水性強,包煎可避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

 ?。?)另煎:某些貴重的藥物,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耗,宜將其切成小片,單味煎煮后,單獨服用或兌入湯藥中同服,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犀角等。

 ?。?)烊化(溶化):膠質(zhì)類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藥物,如與其他藥物同煎則易粘鍋煮糊,且附著其他藥物,影響藥效,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置于剛煎好的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

 ?。?)沖服:某些不耐高溫且又難溶于水的貴重藥物,可先磨成粉末,再用開水或用煎好的藥液沖服,如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中藥的服法,要注意服藥時間、劑量、溫度及方法。

  1.服藥時間

  湯劑一般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具體服藥時間應根據(jù)胃腸狀況、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定。

 ?。?)補益藥、驅蟲藥、攻下藥、制酸藥宜飯前服,使藥物能迅速進入腸道,充分發(fā)揮藥效。

  (2)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如抗風濕藥宜飯后服藥,以減少對胃的刺激。另外消導藥也應在飯后服,以便充分發(fā)揮藥效。

  無論飯前或飯后服藥,均應略有間隔(間隔一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藥效的發(fā)揮。《湯液本草》:“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所謂食前食后蓋有義在其中也。”

  (3)特定時間服藥:①峻下逐水藥、驅蟲藥宜晨起空腹時服,有利于藥物迅速入腸發(fā)揮作用。②安神藥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藥。緩下藥、澀精止遺藥在睡前服。③平喘藥和截瘧藥宜于疾病發(fā)作前2~3小時服。

  2.服藥多少(劑量)

  劑量是指一日或一次的服藥量。

  一般多采用每日1劑,每劑藥分頭煎和二煎,有些滋補藥也可以煎3次。將頭煎、二煎藥汁混合后“分服”,每次服150-200毫升。急性病、熱性病和治療咽喉疾病的藥物可不拘時服,也可煎湯代茶飲。嘔吐患者或小兒患者宜小量頻服。

  3.服藥冷熱(溫度)

  (1)溫服:一般中藥多采用溫服,可減輕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熱服:解表藥熱服以助藥力發(fā)汗,理氣、活血、化瘀、補益劑均應熱服。

 ?。?)涼服:一般止血、收斂、清熱、解毒、祛暑劑均應涼服。服藥嘔吐者,可先口服少許姜汁或嚼少許陳皮后再涼服,以減輕癥狀。

  4.服藥方法

  一般情況下,濃煎湯劑直接口服即可。祛風濕藥可用黃酒送服,嘔吐病人用生姜汁送服,昏迷及其他不能進食的病人宜鼻飼法給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