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和健康
《養(yǎng)生余錄》
真人曰∶櫛發(fā)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
又曰∶頭發(fā)梳百度,不可輕以沐。
陶隱居云∶飽則沐浴饑則梳,梳多浴少益心目。
故道家晨梳常一百二十為數(shù),沐浴或月一度而已。
真人曰∶發(fā)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shù)叩,津宜常咽,氣以精煉。
此五者,所謂子欲不朽修昆侖耳。
(明)徐春甫《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養(yǎng)生余錄”一書專篇記載“櫛發(fā)”,古人對梳頭的益處多有記載?!吨T病源候論》中亦言:“千過梳發(fā),頭不白。”宋代蘇東坡曾說:“梳頭百余梳,散頭臥,熟寢至明。”
明代沈仕在《攝生要錄》中引用安樂詩云:“發(fā)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通血脈,散風濕。”“每日清晨梳千下,則因發(fā)祛風,容顏悅澤。”可見,從古時起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梳頭的養(yǎng)生保健價值。
古人對梳子的選擇
古人對梳子的材質也大有講究,金、銀、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種名貴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侗静菥V目》中推薦了有清熱涼血解毒功效的黃楊木梳。過去宮廷貴婦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梳頭和做裝飾,犀角清熱解毒,善清血熱,可以治療熱病頭痛,火熾神昏,是珍貴的藥材,十分難得。
牛角是一味中藥
據(jù)《本草綱目》載:“牛角,酸咸、清涼、無毒”。故牛角也是是一味中藥,具有涼血熄風、鎮(zhèn)靜安神作用,亦可鎮(zhèn)痛,治療頭痛、熱毒,還能祛屑護發(fā),常疏刺激百會、四神聰、上星等頭部穴位,有安神助眠之效。
牛角梳材料有犀牛角、水牛角、黃牛角、牦牛角等。我們選用藏地上好牦牛角,溫潤如玉,去垢而不掛發(fā),手感好,不起靜電。牛角梳質地堅實、不易彎裂、不傷皮膚,不傷頭發(fā),有很好的護發(fā)效果。
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每天清晨用角梳梳頭數(shù)次,疏通頭面三陽經(jīng),使人精神煥發(fā),氣足神定;晚上用角梳按摩頭部,使人放松一天的緊張和疲勞情緒。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鐘梳60-100次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頭,就會感到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發(fā)變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yǎng)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經(jīng)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角梳尤其適合現(xiàn)代人,緩解身心壓力,方便攜帶,簡便實用,且是多功能按摩儀,用角梳背部可刮摩全身經(jīng)絡,亦可按揉頭面腹背等多個穴位,堪稱口袋里的養(yǎng)生神器。
刮痧與健康
中醫(yī)認為,諸病多因經(jīng)絡不通,刮痧疏通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加快體內代謝,將毒素排出體外,從而強身健體。凡四肢軀干,遠離血管關節(jié)骨骼處,皆可刮痧。刮痧禁忌見下文。
常用刮痧手法、部位
常用刮痧手法有輕刮、重刮、慢刮、快刮、梳刮、點壓、按揉、角刮、面刮、直線刮痧和弧線刮痧等方法,常用刮痧部位如下
1、刮胸骨,寬胸理氣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勞累后,會有胸悶氣短的感覺,可用刮痧梳的單角自上而下緩慢刮拭下半段胸骨。這個位置上有八會穴中的“氣會”膻中穴,刺激這個穴位有寬胸理氣的作用。此外,愛打嗝的人也可以經(jīng)常刮拭這個部位。
2、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過眼保健操,對其中的幾個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對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點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為起點,外眼角為終點,分別從上眼眶和下眼眶兩個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圍的經(jīng)絡氣血運行,緩解視疲勞、干澀。
3、刮脅肋,疏肝解郁
焦慮、抑郁、煩躁,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整個身體機能的紊亂。中醫(yī)認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于氣機的調暢,而肝臟能疏通氣機,因此能調節(jié)情志。由于人體兩側的脅肋主要有肝經(jīng)分布,刮拭這個區(qū)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刮拭時,動作要慢,尋找并刮拭疼痛或結節(jié)的部位。
4、刮腹部,能通便
長期便秘不但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還會使機體吸收毒素??捎霉勿鸢宓拿嬖诟共孔陨隙拢瑥淖笙蛴乙来喂问?。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內臟下垂,應由下向上刮拭。
5、刮手腳,行氣通絡
女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癥狀,中醫(yī)認為這主要和機體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建議,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發(fā)熱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從根部到指尖,每個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氣通絡。同理可運用于刮拭雙腳。
6、刮頸部,活血舒筋
頸肩不適是伏案工作者的“職業(yè)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氣血淤滯的狀態(tài)。主要選擇三條路線,即后發(fā)際中點向大椎穴,以及后發(fā)際兩個外角上緣分別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發(fā)燒時,刮拭頭頸大椎穴,可祛風解肌退熱,療效卓著。
7、刮頭部,提神醒腦
頭部是全身陽經(jīng)匯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頭部,能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方法是以頭頂?shù)陌贂橹行模蛩闹艹史派錉罟问?,至頭皮有熱感。如果有疼痛點,可在此點上反復刮拭5至10次。
8、刮背部,舒筋活絡
背部是膀胱經(jīng)走行的地方,有五臟六腑腧穴,刮痧點揉可以舒筋活絡、有利于臟腑功能。肺俞穴、心俞穴、脾俞穴、肝俞穴、腎俞穴,刮痧部位顏色異??审w現(xiàn)相關經(jīng)絡臟腑功能失調,補益肺腎、強健脾胃。
刮痧注意事項
實證不艾灸,虛癥莫刮痧
刮出的痧,說明你邪氣重正氣尚不虛,正邪相爭,出痧是給邪以出路。刮痧屬瀉法,適合身體壯實的年輕人,對體質虛、氣血不足的病人來說,瀉邪的同時可能耗損正氣,不利于疾病康復。
現(xiàn)代都市人,壓力大、應酬多、每每熬夜加班、陰虛火旺的占了大多數(shù)。如果按照“虛癥莫刮痧”的說法,豈不是很多人不能刮痧了?其實不然,這些人與其說是“體虛”不如說身體有點不平衡,遠遠沒有達到虛癥那么嚴重的程度,還是可以刮痧的。“虛癥莫刮痧”說的虛癥,為大病久病,需要補虛瀉實,病情復雜危重者還需辨證論治,建議找專業(yè)醫(yī)生診治。
刮痧注意事項
1.任何病癥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適的部位。
2.根據(jù)病人的虛實、寒熱、表里、陰陽之情況采取補瀉手法。
3.婦女妊娠、經(jīng)期,腹、腰、骶部位禁刮。
4.了解病情,辨證施治審病求因,確定刮拭的部位。
5.皮膚有感染瘡癤、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靜脈曲張,宜由下而上補刮或平補平瀉。
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謹慎刮拭,補刮為宜
8.盡量避風,防止空調電風扇對流風吹刮痧部位。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銅錢、塑料品、瓷器、紅花油、好得快等)。
10.頭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穿著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須使用專用的刮痧油。
11.刮痧時,有一定量的毛細血管出血,滲到臨近組織,然后再進行吸收,這是增加抵抗力、調節(jié)免疫的方法。
12.怕疼的人采用無痛刮痧法進行刮痧,或先泡熱水澡或熱敷再刮痧,以減少疼痛。
13.刮痧后,會使汗孔擴張,半小時內不要沖冷水澡,可洗熱水澡,邊洗邊刮無妨。
14.刮痧后喝一杯熱(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消耗的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15.根除頑疾,除刮痧、排毒外,還要針對性地調理。
16.刮痧不必強出痧。
17.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需間隔3~5天,以皮膚痧退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