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由于大腸癌在早期沒有癥狀,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fā)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腸鏡檢查對于早期發(fā)現大腸癌以及其他的腸道病變非常重要。所以醫(yī)生建議:超過50歲的人,都應該進行腸鏡檢查。
哪些人應該做腸鏡檢查?
這些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家族史:家族成員中有人患過大腸癌,尤其是直系親屬患大腸癌,屬于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生活方式:長期高蛋白質、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煉會增加大腸癌的發(fā)病率。
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一些腸道慢性炎癥的病人容易患大腸癌。
高危人群檢查建議
推薦40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平均每3~5年復查一次。
若有發(fā)現腺瘤或惡變的息肉應及時切除,持續(xù)3年每年復查,然后每3~5年復查一次。
非高危人群檢查建議
推薦50歲以上都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若沒發(fā)現問題,以后可以每10年左右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若檢查時發(fā)現有息肉,切除后的前3年應該堅持每年復查一次。
腸鏡檢查為啥能發(fā)現癌癥?
理想情況下,腸鏡可以看到整個大腸的粘膜表面,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有什么異常,可以直接取異常部位的粘膜進行病理檢查,看是否存在癌變的可能。
大部分大腸癌是從最初的腺瘤發(fā)展而來的,這個過程可能要經歷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如能在患者腺瘤沒有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時候,通過腸鏡檢查發(fā)現,并實施經內鏡切除治療,可以有效地阻止大腸癌的發(fā)生。
大腸癌的發(fā)展過程:1.癌癥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息肉;2~4.經過數年的發(fā)展,息肉癌變并不斷生長,癌癥進入中晚期并出現轉移。
腸鏡檢查痛苦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都有差別,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腸鏡檢查的不適感已大為降低。
檢查過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脹痛或牽拉感覺,但只要能夠放松并且按照醫(yī)生的囑咐積極配合,絕大多數人可以接受腸鏡的痛苦程度,并完成檢查。
如果對疼痛十分敏感、不能耐受,也可以選擇在靜脈麻醉的狀態(tài)下接受無痛腸鏡檢查
檢查前要做哪些準備?
腸鏡檢查前準備工作的好壞,對于腸鏡檢查的準確性影響巨大。
進行檢查前,有以下注意事項:
檢查前一天吃流質少渣食物;
檢查前一天的晚上或者檢查前6~8小時開始服用瀉藥,經過數次腹瀉,一直拉到水樣便沒有食物殘渣;
如果平時有便秘,瀉藥排不干凈,那么最好在檢查前3天開始吃少渣食物;
非麻醉腸鏡檢查前可以喝水,但最好不要再進食流質或有渣食物
檢查后要注意些什么?
部分病人檢查完畢后有腹痛、腹脹等感覺,不必過于緊張,可以輕揉腹部、輕微走動,待肛門排氣——也就是放屁后,就可以緩解。
檢查完,休息半小時再離開醫(yī)院更穩(wěn)妥。
做活組織病理檢查或息肉摘除治療的患者,術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帶血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假如出血較多,或出現持續(xù)腹痛,再去醫(yī)院看看就好。
只要能早發(fā)現、早治療,癌癥并不可怕。腸鏡就是早發(fā)現、早治療大腸癌最重要的手段。希望年過50的朋友,都能為了自己的健康,盡早去做一個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