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閉癥孩子出現(xiàn)了各種偏食挑食的情況,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的營養(yǎng)問題。有些孩子到了七歲了個頭還跟五歲的孩子差不多。這樣的擔憂和焦慮難免讓家長著急,做微量元素檢測似乎變成了必要的舉動。
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少到以微克計算,但是卻成為困惑數(shù)億家長的一塊大心?。汉⒆拥降兹辈蝗??
如果報告單上的結果都正常,那么皆大歡喜;如果結果顯示偏低了,那家長就開始掏錢買鈣鐵鋅鎂等營養(yǎng)品回家給孩子補上。這恐怕是很多家長都有的想法:缺什么元素就補,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有問題么?問題就出在“微量元素檢測”上面了。
微量元素檢測靠不靠譜?
首先,國家衛(wèi)計委對于微量元素檢測的態(tài)度:
事實上,2013年10月30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醫(yī)政醫(yī)管局已經(jīng)發(fā)生通知,明確表示:非診斷治療需要,禁止各類醫(yī)療機構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原來,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各種不負責任的宣傳,使家長甚至許多醫(yī)療機構的專業(yè)人員,都把微量元素檢測當成常規(guī)項目,當成是評價兒童體內營養(yǎng)素狀況的依據(jù)和標準。
“兒童不吃飯,是缺鋅”、“鈣鋅同補,增強吸收”,耳熟能詳?shù)膹V告語背后,隱藏著一條涉及人群數(shù)量龐大的利益鏈條:檢測微量元素——缺乏某類微量元素——開出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網(wǎng)易做了一份問題為“作為家長的你,被坑了嗎?”的調查問卷,88.5%的受訪者表示“曾帶孩子查過微量元素”,70.5%的人表示是“在醫(yī)生建議下做的”。
網(wǎng)友“以人為鑒知得失”則稱,自己遭遇了一回“烏龍事件”。他表示,孩子六個月大時上婦幼保健院例行體檢,被測得骨質密度偏低。專家診斷為“缺鈣”,其后又建議再測微量元素,采的指血,結果出來后,令他很無語:“除了鈣不缺,其他的銅、鋅、鐵都缺。我該信誰呢?”
有家長表示,給孩子測微量元素就跟讓他補習一樣,且不說補習效果如何,看著別人家孩子補習,不給自己孩子補習心里過得去嗎?“微量元素測測也無妨,當個參考,如果真不測的話,說實話我是不放心的。”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曾專門就這一問題進行論證。結論是:大多數(shù)醫(yī)療單位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在診斷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參考意義不大。據(jù)了解,國內外關于微量元素檢測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方法。
臨床上診斷相應微量元素缺乏,需在兒科醫(yī)生詳細病史評估及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選擇正確的檢測方法和實驗室指標進行檢測。
家長一定會有疑惑,孩子到底要不要做這項檢測呢?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微量元素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
微量元素有哪些?
微量元素,家長們可能更多地會想起給孩子購買的
補鐵、補鋅、補鈣的保健品,但不僅僅只有這幾種。目前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種。
在這28種生命元素中,按體內含量的高低,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指的是占體重0.01%以下,且為人體所必需的一些化學元素。如鐵、硅、鋅、銅、碘、硒、錳等。全部微量元素只占人體總重量的約0.03%。
雖然微量元素在體內微乎其微,但這些元素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主要功能:
1、運載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帶到各組織中去。
2、充當生物體內各種酶的活性中心,促進新陳代謝酶在生物體內是許多化學反應必不可少的催化劑而許多微量元素卻是酶的組成部分或激活劑。例如鋅與200多種酶的活性或結構有關。
3、參與體內各種激素的作用。如鋅可以促進性激素的功能,鉻可促進胰島的作用等。
微量元素檢測名不副實?
大到三甲醫(yī)院的專門檢測業(yè)務,小到藥房門口擺的小診臺,家長可以帶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的地方眾多。而做一次檢測,家長會得到一份比較常見的微量元素報告單,比如:
家長們對照前面提到的微量元素定義就會發(fā)現(xiàn),檢測項目并不只針對“微量元素”。其中,鈣、鎂都屬于常量元素,而鉛則屬于可能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雖然含量甚微,但也不應歸為微量元素。
檢測這些元素,是因為長久以來,家長都非常關注寶寶是否“缺鈣”,是否存在“鉛中毒”,使得鈣、鎂、鉛等非微量元素也成了微量元素檢測中的必查項目,讓這項檢測變得名不副實。
目前,用于微量元素檢測的標本主要是頭發(fā)和血液(包括靜脈血和末梢血)。以頭發(fā)作為檢測標本,但會受頭發(fā)清潔程度、發(fā)質、個體生長
發(fā)育程度和環(huán)境污染等多種因素影響,甚至殘留的洗發(fā)液都會干擾檢測結果,所以這種檢測方式得出的結果臨床價值非常有限。
而通過手指取血,可能會有組織液或外界的同種元素在取血過程中混入,造成結果偏低或樣本污染,也不是可靠的方式。通過靜脈取血的檢測方式能比較準確地反映血漿中各元素的含量,可測得的只是血漿內各元素水平,其結果不能反映體內微量元素整體狀況,也不能作為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的診斷依據(jù)。
通過微量元素檢測,評價兒童體內營養(yǎng)素狀況,是一個誤區(qū)。
沒事補點微量元素沒壞處?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雖然微量元素檢測結果不能反映孩子體內的實際狀況,但是為了防患于未然,額外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孩子身體需要的時候總能用上,應該沒有壞處吧?
其實,這樣的做法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1.補過頭影響元素平衡
各元素在腸道吸收的過程中,存在競爭關系。比如鈣、鐵、鋅、銅等,都是二價陽離子,在胃腸內吸收途徑相似。其中一種元素多了,就會搶占其它元素的“運力”,因為運輸這些元素的細胞數(shù)量有限。鋅補多了,會影響鐵的吸收;
鈣補得過多,鋅、鐵的吸收就會減少。如此一來,濫補微量元素反而導致機體微量元素代謝失衡,甚至越補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
2.補得過頭可能中毒
既然微量元素之所以是微量存在,就說明大量的這些元素是不必要的,甚至會帶來危險的。
以鋅為例,缺鋅可以引發(fā)一系列的疾病,如生長停滯、青春期性發(fā)育遲緩、厭食等。因此鋅缺乏時,不少家長熱衷于給孩子服用鋅的補充劑。一般膳食中的含鋅量不會引起中毒,但是如果通過鋅劑這種藥物來補充,就有可能出現(xiàn)鋅中毒。急性鋅中毒可以引起驚厥、昏迷、脫水和休克,以致死亡。慢性鋅中毒則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血清鐵和血清銅下降以及頑固性貧血,而如果過量補鋅則會造成胃腸道不適、腹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3.“缺啥補啥”為的是錢而不是孩子
慫恿家長們給孩子補微量元素的,是商業(yè)運作的利益。除了檢測費用這一塊,按照“缺啥補啥”的理論,將各類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推銷給家長們,也是利益所在。
特別是自閉癥兒童的家長。由于很多自閉癥兒童因為腸道原因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偏食、挑食的問題,又很難改善,許多家長都想著寧可信其有,買了微量元素的營養(yǎng)液給孩子補補。
在網(wǎng)絡調查中,在孩子被查出來缺微量元素后,65.7%的家長購買了相應的微量元素補劑。“花了80元檢測,結果略微缺鋅,醫(yī)生給開了150元的補鋅沖劑。”有家長如是稱。
實際上,只有極個別真正存在吸收、利用障礙的孩子,比如
早產(chǎn)兒、某些先天性
遺傳病患兒,或者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反復呼吸道感染、嚴重偏食、挑食等情況,經(jīng)專業(yè)兒科醫(yī)生評估后,才有可能需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而且,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化驗結果也只是作為輔助參考,需要兒科醫(yī)生結合臨床情況綜合評估和正規(guī)治療,而不能單憑一份實驗室報告就進行判斷。
對于很多自閉癥兒童來說,他們出現(xiàn)了腸胃相關的癥狀,更多是因為其倡導菌群跟其他孩子存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的差別導致的。其微量元素的指數(shù)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并不能直接反應孩子存在的問題。而一味的補充微量元素也無法解決這些孩子最根本的問題。
膳食平衡才是最佳營養(yǎng)方式
預防微量元素缺乏,最重要是平衡飲食。因為食物中含有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只要不是嚴重的偏食挑食,日常攝入的就足夠了。如果長期偏食就易導致微量元素的缺乏。
特別是自閉癥孩子,很多都是長期偏食的情況。因此家長們要額外注意孩子是否出現(xiàn)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現(xiàn),比如容易生病、病程長、易復發(fā)、食欲不振和睡眠欠佳等。還有一些特別的表現(xiàn),例如缺鋅會出現(xiàn)指甲白斑、易感冒、耳鳴和多動癥等癥狀。
家長們需要盡量幫助自閉癥孩子多攝入粗糧。很多孩子喜歡吃面食等精加工的食物,其實會使許多有益元素流失。而且有不少家長提供了一堆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多種保健品、補充劑來維持健康,有點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