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看來,中醫(yī)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實中醫(yī)急救的歷史源遠流長。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所述的病種,不少是急癥重癥,甚至是危重??;葛洪的《肘后救急方》也是救急的代表作之一。
1中醫(yī)治急癥,針灸很重要
針灸體現了中醫(yī)急救的實力,針灸讓世人認識到中醫(yī)在急救領域的顯著效果。針灸對于搶救昏迷、痙攣以及部分血癥,見效快,效果顯著。
關于針刺救急,古人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針灸大成》中明確寫到:“初中風急救針法: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十二井穴,是在十個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可以用十個手指尖來代替,效果一樣好。
中風是一種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治愈率低的腦血管疾病,往往來勢迅猛,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亦可能隨時發(fā)生。中風最初發(fā)作的三十分鐘是最佳的搶救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風病人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將大幅升高。
發(fā)生此類情況,特別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可搬動患者,更不可搖晃病人的頭部。因為搬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導致出血增多而加重病情。
我們可以趕緊找一個三棱針,或者注射針頭、縫衣針等尖的東西,實在找不到就用細的小竹簽亦可。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上刺之,刺入即出,有血出來即止,邊刺邊擠,每個手指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來。再在鼻尖上點刺一下,滲出血即止。這樣處理之后,昏迷的病人會慢慢地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尖上刺血。還可以刺人中穴,針尖向上斜刺,作捻轉強刺激,以促進病人蘇醒。中風突然發(fā)作時,病人氣血上涌于頭部,手足開始發(fā)冷,此時當按摩搓推雙手雙足至發(fā)熱,可以穩(wěn)定氣血,平衡陰陽,為搶救贏得時間。
2耳穴治哮喘,不比噴喉劑慢
哮喘發(fā)病較為緊急,而患者發(fā)病時大多情況下是在醫(yī)院之外,此時患者自己或家人對病情的處理顯得十分重要。患者平時應隨身攜帶幾種擴張支氣管的氣霧劑,如受體激動劑類、抗膽堿藥類,以備不測。如果不能及進搶救,數分鐘的時間灸神闕穴就可能導致腦缺血,后果嚴重。
耳穴治療哮喘突然發(fā)作迅速,不比噴喉劑慢。并且,耳穴對于急性痙攣、急性疼痛和急性炎癥,往往也有迅速的止痙止痛消炎效果。中醫(yī)按摩專家周爾晉寫的“火柴棒三部曲”,其中十分重視耳穴的作用。就用火柴棒按壓幾個耳穴,對各種急性疼痛以及急性痙攣都頗有功效。哮喘發(fā)作屬于平滑肌痙攣,耳穴的肺、口和神門極具神功,病人亦可自己按壓。
哮喘發(fā)病緊急時,還可以用手指按壓天突穴。其穴在頸與胸骨的結合處的凹陷部分,順著頸部中間向下摸,到胸骨處有一個窩,就是此穴。哮喘急性發(fā)作時,可用拇指勾住胸骨向下按,一按一松,刺激病人咳嗽,或者吐出濃痰涎沫,往往可以迅速緩解哮喘癥狀。再者,大凡是痰喘或者咳嗽過急、憋不過氣來時,都可用此法恢復。有時老人會因一口痰憋住,面紅頸粗,喘不過氣來,當馬上按壓此穴以救急。
3起死回生,艾灸神闕
“上則天部,下則地部,中為人部,兩旁有氣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門、橫戶,臍居正中,如門之闕,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時,先生臍帶如荷莖,系于母之命門,天一生水而生腎,狀如未敷蓮花,順五行以相生,賴母氣以相轉,十月滿胎,則神注入臍中而成人,”故名神闕。
灸神闕穴可以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溫陽固脫、蘇厥救逆、補中理氣之功效。
古人十分重視用神闕穴來養(yǎng)生和治病。神闕穴可灸不可針,《醫(y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古時候的醫(yī)生遇到有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總會灸這個穴,有時甚至灸到一百壯乃至幾百壯。名醫(yī)陳良甫說:“舊傳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臍中神闕穴一壯故也。予嘗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足見經言主瀉痢不止之驗也。又予年逾壯,覺左手足無力,偶灸此而愈。”意思是,灸神闕穴可以延緩衰老,治療慢性腹瀉,還可以治四肢無力。
當然,在救急的同時,應當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努力爭取一切時間,把病人送往醫(yī)院。畢竟,醫(yī)院才是處理急癥的常規(guī)所在,也是合法所在。我們能做的,不是代替醫(yī)院的搶救,而是為醫(yī)院的全方位搶救爭取時間,以爭取病人最好的預后。
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舒肝理氣,散郁調經。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不調,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3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27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 ¥38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溫中補虛,調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9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2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健脾和胃,理氣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滿納差以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有效緩解牙齦上火出血紅腫等牙痛相關問題,平衡口腔微生態(tài)。
健客價: ¥38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奴,乃讓希習奴。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濕關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23利膽排石片: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十五味賽爾斗丸:1.藏醫(yī):清肝熱,舒膽排石退黃。用于肝膽熱癥,膽囊炎,膽石癥,膽總管結石。 2.中醫(yī):清利肝膽,排石退黃。用于膽囊炎、膽石癥、膽總管結石屬肝膽濕熱者。 石斛粉:滋陰養(yǎng)胃,生津止渴,兼清胃熱。
健客價: ¥880凈石靈膠囊:補腎,利尿,排石。用于治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以及由結石引起的腎盂積水、尿路感染等。 腎茶袋泡茶:?傣醫(yī):解黃解逼,通難奧優(yōu),轉載:兵攏牛哈戰(zhàn)波,優(yōu)接、優(yōu)敢、優(yōu)黃。 中醫(yī):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用于膀胱濕熱所致的尿急、尿熱等。? 泌尿寧膠囊: 清熱通淋,利尿止痛,補腎固本。用于熱淋,小便赤澀熱痛及泌尿系感染。
健客價: ¥1260黃葵膠囊:清利濕熱,解毒消腫。用于慢性腎炎之濕熱證,癥見:浮腫、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黃膩等。 尿毒清顆粒: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在臨床上尿毒清顆粒主要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氮質血癥期和尿毒癥早期、中醫(yī)辨證屬脾虛濕濁癥和脾虛血瘀癥者。尿毒清顆??山档图◆?、尿素氮,穩(wěn)定腎功能,延緩透析時間;另外尿毒清顆粒對改善腎性貧血,提高 血鈣、降低血磷也有一定的作用。
健客價: ¥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