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大師胡希恕熟諳經(jīng)方,其講經(jīng)方理法詳析,切合臨證,頗為實用。今天,與大家分享胡老對《金匱》濕病六方理解與應用,以期對大家臨床有所啟發(fā)。
麻黃加術湯
濕家身煩疼??膳c麻黃加術湯,發(fā)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黃(去節(jié))二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一兩,杏仁(去皮尖)七十個,白術四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胡希恕注】濕家身煩疼,可以汗解之,與麻黃加術湯自里至外發(fā)汗為宜,若在外,火攻可變?yōu)閴牟。浜σ言斢凇秱摗分小?/p>
本方以麻黃湯解表發(fā)汗,以術祛濕解痹,此處以蒼術為當。人體水液外出最主要的途徑有二:汗與小便。方中蒼術可利小便,小便多則汗少,故為一小發(fā)汗法。文中此方冠以“可與”,說明表證未解之風濕并不一定專主于此方,若出現(xiàn)柴胡證,可與柴胡湯加蒼術治療,臨床應詳審細辨。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麻黃(去節(jié),湯泡)半兩,甘草(炙)一兩,薏苡仁半兩,杏仁(去皮尖,炒)十個。
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
【胡希恕注】“日晡所”即日將暮,即日暮加重義,與陽明病無關,為“風濕”。人體汗出,一為散熱,二為排出廢物。若汗出之時當風,毛竅閉塞,廢物欲出不能出,當發(fā)之汗郁于肌膚變而為濕,久而久之,蓄積于濕中之毒素,最易停聚在筋骨相接之關節(jié)縫隙內(nèi),毒素刺激,而發(fā)關節(jié)疼痛??膳c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胡希恕按】薏苡逐濕解痹的作用與術同,此與上方雖均治風濕,但前者偏于治寒,故用溫陛的術,本方偏于治熱,故用寒性的薏苡仁,并去桂枝也。
防己黃芪湯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白術七錢半,黃芪(去蘆)一兩一分。
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姜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沖者加桂枝三分;下有沉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后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
【胡希恕注】黃芪、甘草益氣實表,防己、白術利水逐濕,故此治風濕、風水、表虛汗出而惡風者。
【胡希恕按】以黃芪為主藥的本方證,其特點是惡風特別敏感,雖居密室亦感風寒的來襲,與桂枝湯證的惡風更加明顯。又此方的藥量和煎法、服法不似仲景常規(guī),當系后代纂改,用時宜酌情增損之。
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
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
桂枝附子湯
桂枝(去皮)四兩,生姜(切)三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術附子湯
白術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半,甘草(炙)一兩,生姜(切)一兩半,大棗(擘)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并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胡希恕注】本條兩方證已于《傷寒論》中談及,此處再做一略講。風濕相搏發(fā)作無汗,故冠以“傷寒”,八九日時,常常傳里,不嘔者未傳少陽,不渴者未傳陽明,因其本為“風濕”,故不內(nèi)傳。風濕證見身體疼煩而不能自行轉(zhuǎn)側(cè),脈浮虛而澀,虛者按之無力,澀者血少血行不暢,以脈觀之,當轉(zhuǎn)為表虛之少陰病,此時不可用桂枝湯,更不可再與麻黃劑,以桂枝附子湯主之。
本方以桂枝湯去芍藥增量桂枝加附子而成,桂枝不但可以解表還可治痛,本證身疼特甚,故桂枝增量。附子祛寒濕,解痹痛,陰證者,非此藥不可治。芍藥收斂,不利祛濕,故當去之。方中桂枝有效成分多在皮內(nèi),故臨床應用不可去皮。
若泌尿系出現(xiàn)障礙而小便頻數(shù),喪失體液而致大便干,不可再發(fā)其汗,故去桂枝。桂枝一去,降氣作用減弱,小便數(shù)亦可減輕。而于附子劑中加入白術可以恢復泌尿機能,治療小便頻數(shù)。
方后注中所言身痹、眩暈等癥狀,為附子毒性所致,故臨床應自6g起少量服用。
甘草附子湯
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炙)二兩,白術二兩,附子(炮,去皮)二枚,桂枝(去皮)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忠簧嗾?,取六七合為妙。
【胡希恕注】“掣痛不得屈伸”指牽掣痛、拘攣痛,影響活動,不但不可轉(zhuǎn)側(cè),且畏觸碰;水飲沖逆則短氣、小便不利;表虛入陰則汗出惡風,不欲去衣;濕重則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本方由桂枝甘草湯加減而來,主要治其氣上沖,使水下行,另加術、附以祛濕解痹。
彝醫(yī):差嫫且凱斯多,斯開色土,卑開塞嘟。中醫(yī):收斂止血。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人工流產(chǎn)術后出血、放取環(huán)術后出血、鼻衄、胃出血及內(nèi)痔出血等。
健客價: ¥17彝醫(yī):差嫫且凱斯多,斯開色土,卑開塞嘟。中醫(yī):收斂止血。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人工流產(chǎn)術后出血、放取環(huán) 術后出血、鼻衄、胃出血及內(nèi)痔出血等。
健客價: ¥16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42散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熱、痰濁阻肺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白。
健客價: ¥13.5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14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13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5.5阿莫西林膠囊:阿莫西林適用于敏感菌(不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所致中耳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腸埃希菌、奇異變形桿菌或糞腸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鏈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腸埃希菌所致的皮膚軟組織感染。 4.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所致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
健客價: ¥49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8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燒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7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9.5疏散風熱,清熱止咳。用于小兒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健客價: ¥19清熱解表。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發(fā)燒怕冷,咳嗽音啞,咽喉干痛。
健客價: ¥13清熱散風,解表。用于內(nèi)熱外感風寒引起的四肢酸懶,發(fā)燒怕冷,鼻流清涕,咳嗽咽癢。
健客價: ¥22清熱散風,解表止咳。用于內(nèi)熱外感引起的頭痛,怕冷發(fā)熱,咳嗽流涕,咽喉疼痛,四肢酸懶。
健客價: ¥13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以前身燒,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18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6.5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5.4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8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
健客價: ¥8清熱散風,解表。用于內(nèi)熱外感風寒引起的四肢酸懶,發(fā)燒怕冷,鼻流清涕,咳嗽咽癢。
健客價: ¥6.5感冒靈顆粒:解熱鎮(zhèn)痛。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 一次性使用口罩:用于醫(yī)護人員及患者防護用。 風油精:消炎、鎮(zhèn)痛,清涼、止癢,驅(qū)風。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由關節(jié)痛、牙痛、腹部脹痛和蚊蟲叮咬、暈車等引起的不適。
健客價: ¥62解表清熱,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9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發(fā)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健客價: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