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病大多來源于身體內(nèi)的濕氣,那么怎樣祛除人身體內(nèi)的濕氣呢?
一、怎樣判斷自己身體有濕氣?
1、頭發(fā)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nèi)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8、小腿腫脹。
二、濕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還有就是環(huán)境、季節(jié)因素的影響,比如四川多濕,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nèi)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癥狀歸根結(jié)底都和脾氣有關(guān),“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三、承山穴是祛濕大穴
微微施力踮起腳尖,小腿后側(cè)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
承山穴是祛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為什么呢?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膀胱經(jīng)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jié)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jīng)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jīng)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每天早上起床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擺動,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nèi)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會感覺身上微微發(fā)熱,這是膀胱經(jīng)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四、祛濕的8大食療法
1、喝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jīng)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xiàn)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jié),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dān)。
2、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3、和中化濕湯(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4、清熱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nèi),水滾轉(zhuǎn)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5、鵪鶉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適合清熱祛濕,潤肺化痰。
6、橫月利祛濕湯(2~3人分量)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7、草龜祛濕湯(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nèi)熬3至4個小時即可。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8、黃瓜祛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diào)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yīng)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五、祛濕食材
1、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2、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3、白術(shù):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4、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nèi)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5、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6、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7、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
清熱解毒,祛濕止帶。用于霉菌性陰道炎...
健客價: ¥30清熱解毒,祛濕止帶。用于霉菌性陰道炎...
健客價: ¥26清熱解毒,祛濕止帶。用于霉菌性陰道炎、...
健客價: ¥44清熱祛濕,益氣生津。用于暑濕病邪引起...
健客價: ¥16清熱祛濕,益氣生津。用于暑濕病邪引起的四肢...
健客價: ¥14.3卡泊三醇軟膏(金迪銀):用于尋常型銀屑病的局部...
健客價: ¥958卡泊三醇軟膏(金迪銀):用于尋常型銀屑病的局部...
健客價: ¥348補肝腎,益氣血,活血通絡(luò),祛風(fēn...
健客價: ¥188清熱祛濕,益氣生津。用于暑濕病邪引起的四...
健客價: ¥13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散瘀。用于風...
健客價: ¥49改善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本品適用于患者接受...
健客價: ¥60改善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本品適用于患者接受...
健客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