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寶寶使用不當小心低溫燙傷
案例
小穎是個模特,冬天拍夏天的片子這種事太正常了。每當冬季她們戶外活動或拍攝時,就靠“暖寶寶”抵御風寒。前天小穎用暖寶寶貼背部,使用不當,直接貼在皮膚上,導致背部被燙出小水泡。
近日全國氣溫劇降,就連在廣東也進入晚來的冬季。隨著氣溫的驟降,市面上各種保暖利器也一夜之間占據(jù)各大商場柜臺。在眾多保暖品中,“暖寶寶”因為其使用簡單方便而受到女性和老人家的青睞。不過這些取暖利器不宜長時間使用,皮膚科醫(yī)生提醒消費者,如果與皮膚接觸過久,易導致皮膚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通俗講就是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燙傷。它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熱油、開水引起的燙傷,表面看起來燙傷面積可能不大,傷情不很重,但由于接觸時間較長,其創(chuàng)面往往比較深,很多低溫燙傷的患者都能達到III度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xù)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xù)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
由于造成低溫燙傷的物體往往和皮膚的接觸時間比較長,所以燙傷后損害的皮層也比較深??粗粻C傷后身上觸目驚心的水泡,很多人都會驚慌失措。除了盡量避免出現(xiàn)低溫燙傷外,在燙傷后我們又應該做些什么呢?
皮膚對熱反應不敏感是低溫燙傷主因
醫(yī)生表示,皮膚對熱反應的不敏感是造成低溫燙傷的主要原因。冬季皮膚對外界溫度的變化不敏感,年輕女性喜歡貼著熱水袋或暖寶寶等,并且長期不換位置。而患有糖尿病、脈管炎、中風后遺癥等疾病的病人,以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人由于神經(jīng)末梢功能減退,感覺比較遲鈍,也很容易被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一般分兩類,一類是火激紅斑,表現(xiàn)為皮疹但未發(fā)生燙傷樣損害,另一種則是皮膚燙傷。如果使用一些低溫加熱源后感覺接觸的皮膚發(fā)生刺癢、紅腫也不應該掉以輕心。這種情況雖然沒有造成燙傷,但也說明使用加熱源的方法并不正確,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xiàn)對皮膚的損傷。
燙傷后第一時間進行15℃左右冷敷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后,皮膚出現(xiàn)發(fā)紅、發(fā)白、水腫、水泡、脫皮等現(xiàn)象,即意味著發(fā)生了“低溫燙傷”。醫(yī)生表示,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采用冷敷的辦法是最有效的。
通常進行冷敷也要分不同情況,無水泡、脫皮、滲出等破潰損害的,可直接用清水濕敷或沖洗。如果有上述損害的可用0.9%生理鹽水冷濕敷,以4-6層的紗布比較好。冷敷的時間并沒有很明確的規(guī)定,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直到疼痛明顯減輕為止。
提醒:冷敷的溫度不宜過低,一般在15攝氏度左右。不要直接用冰塊冷敷,冰塊溫度過低,長時間冷敷可能會造成凍傷。
燙傷創(chuàng)面不要隨便涂抹包裹
很多燙傷患者習慣按照民間的傳統(tǒng)在創(chuàng)面上涂抹醬油或者牙膏,這樣的處理方式也并不可取。醫(yī)生表示,民間的一些習慣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首先醬油、牙膏并不是醫(yī)療用品,沒有嚴格的細菌控制,甚至還含有大量的細菌,容易造成感染。一些人認為這些方法有效,多是用于輕度燙燒傷。這些輕度燙燒傷即便不處理也可以自愈,和牙膏醬油沒有多大關系。而對于低溫燙傷來說,輕度的只要注意創(chuàng)面清潔和干燥,冷水沖洗后避免再次浸水,約2-3天之后創(chuàng)面即可干燥,并不需要涂藥。對于中度和深度的燙傷,一般的燙傷膏和藥物治療也很難起到作用。如果不經(jīng)過治療,只是涂抹燙傷膏可能會延誤病情,不利于創(chuàng)面的愈合。
發(fā)生燙傷后,如果燙傷范圍很小,只是皮膚稍微有點發(fā)紅,可在冷敷后抹點酒精,包上消毒紗布,用繃帶纏好。如果燙傷部位已經(jīng)起泡或是脫皮,就不宜再自己進行包裹,應保持開放狀態(tài),咨詢醫(yī)生后再進行處理。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水火燙傷。
健客價: ¥13.5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水火燙傷。
健客價: ¥20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用于各種燒、燙、灼傷。
健客價: ¥95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用于各種燒、燙、灼傷。
健客價: ¥45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輕度水、火燙傷。
健客價: ¥23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灼膚之Ⅰ~Ⅱ度燒燙傷。
健客價: ¥9用于皮膚和粘膜的化膿性感染、白念珠菌引起的...
健客價: ¥1軟堅散結,活血消疤。用于因燒傷、燙傷、...
健客價: ¥70增生肥厚性疤痕疙瘩,繼發(fā)于手術,...
健客價: ¥32用于皮膚和粘膜的化膿性感染、白念珠菌引起...
健客價: ¥11解毒消腫,去腐生肌,止痛。用于中、...
健客價: ¥54排膿,拔毒,去腐,生皮,長肉...
健客價: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