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內地溝油風暴剛剛平息,一眾商家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昨天又驚爆飼料油事件,再度重創(chuàng)臺灣食品聲譽。香港《大公報》9日文章表示,在短短一個月內臺灣食用豬油接連發(fā)生重大食安問題,再次顯示島內食品安全機制出現嚴重漏洞。
從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2012年的口水菜、農業(yè)大米、致癌醬油,2013年的假米粉、毒淀粉、過期泡芙、香料面包,到上月的地溝油,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仿佛陷入無底洞,讓人看不到結束的盡頭。難怪有臺媒感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多少項已淪陷在“黑心商品”的烏云之下?
臺灣食用油出現問題,其實已不是“新聞”。去年10月臺灣衛(wèi)生部門發(fā)現大統(tǒng)公司及富味鄉(xiāng)公司的多款高檔油品中混摻了低價的棉籽油,其中大統(tǒng)公司更在部分食油中添加了工業(yè)用的銅葉綠素,其生產的花生油并無天然花生成分,是以色拉油混和芥子油,再以花生味的化學香精調制而成。
該廠商的辣椒油也以同樣的手法炮制。當時島內社會嘩然,痛批不法業(yè)者置消費者健康不顧。沒想到,一年后島內食油接連發(fā)生問題,不禁令人擔心還有多少未爆炸彈隱埋其中。
其實,最讓臺灣消費者憤怒和痛心的是,發(fā)生問題的制油商都是島內數一數二的知名大廠。大統(tǒng)、富味鄉(xiāng)、強冠、正義都是獲島內品質認證的業(yè)者,尤其正義是臺灣豬油市場市占有率最大的公司,但竟紛紛以種種不法手段追逐利潤、欺騙民眾。
然而,投機取巧、以身犯險的知名廠商又何止制油業(yè)。號稱臺灣米粉行業(yè)龍頭的“龍口”品牌新竹米粉,在包裝廣告上宣稱含米量達90%以上、蛋白質達5%,送驗結果發(fā)現蛋白質僅有0.5%,推算含米量僅有7%至10%;過期泡芙事件的主角是擁有79年制作食品經驗的老字號義美食品公司;被揭發(fā)摻雜劣質米的山水米實業(yè)公司,在島內是第三大包裝米品牌;在兩岸知名度甚高的“胖達人”面包店標榜“食材天然”,但實際上面包都添加了人工香精。
島內民眾如今可謂“聞油色變”。上游原料廠商出問題,拖累不少下游的食品加工者。諷刺的是,因為早前強冠豬油含有地溝油,一些食品加工者及餐廳、食攤紛紛轉用正義豬油,現今正義豬油又含有飼料油,再次面臨被回收的命運,損失慘重不待說,原本想借轉用其他油品重振聲譽的計劃也泡湯了,下游業(yè)者欲哭無淚。
在正確使用方式下,可降低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機會,例如衣原體、生殖道皰疹、淋病、梅毒等。使用時無任何異物感,能充分的激發(fā)快感。
健客價: ¥9.9供行動困難的殘疾人、病人及年老體弱者做代步工具。
健客價: ¥3042治療季節(jié)性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常年性非過敏性鼻炎,預防鼻息內切除后鼻息肉的再生,對癥治療鼻息肉。
健客價: ¥60本品用于緩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痙攣:1、多發(fā)性硬化、脊髓空洞癥、脊髓腫瘤、橫貫性脊髓炎、脊髓外傷和運動神經元病,2、腦血管病、腦性癱瘓、腦膜炎、顱腦外傷。
健客價: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