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注射,您會了嗎?
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重要手段,根據(jù)病情及時且規(guī)范使用胰島素,會使患者獲益更多,盡管及時使用胰島素可提高血糖達標率已成為全球醫(yī)生的共識,但我國的糖尿病血糖達標率仍只有四分之一,而且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7%,對注射技術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現(xiàn)在的胰島素分為好幾種,其中人胰島素、動物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和短效胰島素等。都是可以對胰島素患者進行治療的。很多的患者因為家庭經濟的關系,所以導致的使用的胰島素只能選擇較便宜一點的
胰島素在使用中,要隨時調整藥量,如糖尿病人感染、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對胰島素不敏感,則需較多胰島素;而服用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避孕藥、利尿劑、消炎痛也有可能會使注射胰島素的劑量增加。
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重要手段,根據(jù)病情及時且規(guī)范使用胰島素,會使患者獲益更多,盡管及時使用胰島素可提高血糖達標率已成為全球醫(yī)生的共識,但我國的糖尿病血糖達標率仍只有四分之一,而且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7%,對注射技術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低血糖反應:這是胰島素在臨床上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饑餓感、心慌、手抖、出冷汗、頭暈等,進食后癥狀很快減輕或消失。多見于胰島素用量過大或注射后未按時進食、活動量大、活動時間過長、腎功能不全、低血糖反應有缺陷的患者。
注射胰島素沒有絕對的合適或效果較好的部位,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注射后饑餓感產生的時間,皮下脂肪的厚薄,不同季節(jié)時注射的方便等)進行部位的調整,胰島素皮下注射時應選擇皮膚疏松部位。避開瘢痕或皮膚有感染處,注射部位應依次更換,避免產生皮下硬結而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胰島素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人胰島素類似物。動物胰島素主要是從動物(豬或牛)的胰腺中提取并純化,由于與人體自身產生的胰島素在結構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因而當注入人體后,人體的“防御系統(tǒng)”即醫(yī)學上所稱的免疫系統(tǒng)會發(fā)生排斥反應(醫(yī)學上稱為免疫反應),產生—種稱為“抗體”的物質,它和注射進體內的胰島素結合,影響胰島素的作用效果,使得注射的胰島素不能發(fā)揮其降低血糖的功效或功效降低。
胰島是散在于胰腺中的一些特殊細胞團。胰島至少包含4種細胞,即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臼細胞分泌胰島素,細胞分泌生長抑素,PP細胞分泌胰多肽。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共同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時,如空腹超出13mmol/L,或者糖化血紅蛋白大于10%,使用胰島素,能夠解除高葡萄糖的毒性。但是許多患者卻擔心用胰島素會產生依賴性,用了就停不下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這樣會導致病情加速惡化,從而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嚴重危及生命。
不論何種原因發(fā)燒,體溫超過38℃者,均應在原胰島素用量基礎上增加20%。此外,在機體處于創(chuàng)傷、手術、感染等應激狀態(tài)時,也必須相應增加胰島素用量。另外,當患急性胃腸炎出現(xiàn)嘔吐、腹瀉、不思飲食時,要酌情減少胰島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