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胃潰瘍能否癌變的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爭論,多數臨床及病理工作者認為,部分胃癌是胃潰瘍惡變而來,理由一是經久不愈的胃潰瘍患者胃癌的發(fā)病率高,二是有些患者當臨床癥狀改變時常是癌變的征象。
近年來,隨著胃腸造影和纖維胃鏡檢查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對胃潰瘍患者胃內病變的動態(tài)觀察,獲得了比較充分的資料,證實某些胃癌的發(fā)生的確與胃潰瘍存在一定的關系。
胃潰瘍的癌變率通常為1.5%-3.4%,胃潰瘍直徑大多在2cm以內,超過2.5cm以上者稱巨大潰瘍,這類潰瘍多位于小彎側,病灶即大又深,容易癌變。
對45歲以上經常有出血傾向、不規(guī)律的頑固性疼痛、病灶大于2.5cm胃潰瘍者,均應想到有癌變的可能,正規(guī)內科治療無效者應及早進行手術切除,潰瘍只要堅持合理的治療,是不會惡變成癌的。
潰瘍癌變通常經過不典型增生階段,因此潰瘍邊緣黏膜的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變,應引起高度重視和及早防治,為防治癌變,除積極治療胃潰瘍(例如經久不愈者應進行手術)外,還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吃發(fā)霉變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VC的食物,減少致癌物質——亞硝胺的攝入及體內合成,補充VC及鈣,此外還可適量的飲用綠茶及注重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
因此,積極而正確的治療胃潰瘍,根據需要定期進行纖維胃鏡檢查,內科治療無效者及時手術治療,可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與胃潰瘍有關的胃癌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