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信號
如果小兒的胎跡是紅色、淡紫色或皮下深藍色,則小兒患有血管瘤。這是常見的嬰幼兒先天性良性腫瘤,常見于頭面部、頸部,其次為四肢、軀干。有些胎跡平平稍突出于皮膚表面,有些呈現(xiàn)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有些血管瘤可導致顏面、四肢等部位變形;有些能導致內臟功能失常,如發(fā)生癲癇、肝功能異常。
血管瘤類型
血管瘤可分成三種類型:面積大小不等,顆粒狀,圓形或橢圓形,紅色或暗紅色如同葡萄酒顏色的稍突出的被稱作葡萄酒色斑。較小而突出的結節(jié)狀腫物,鮮紅或暗紅,形同草莓,稱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上述情況均為毛細血管瘤。口腔內呈暗紫色的突出腫物,頭頸、頜面、四肢等局部突出變形,壓縮時如同擠壓海綿的腫物,被稱為海綿狀血管瘤。如果局部膨隆,顏色潮紅,皮下可見搏動的血管及擴張聚集而形成回旋的團塊為蔓狀血管瘤。
血管瘤特點
血管瘤有自發(fā)消退的特點,國外有報道稱60%~70%的血管瘤可望在8歲內消退,因此不應在兒童期急于治療,應密切觀察胎跡的變化。如果血管瘤僅是隨著身體長大而適當增大或停止增長,應注意觀察,5歲內不增大的,都應觀察而不必急于處理。對于發(fā)展快的,危及眼睛、眼瞼、口唇、舌、鼻咽、會陰部,妨礙功能或影響正常發(fā)育的血管瘤,應盡早治療。
目前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為切除縫合、植皮、皮瓣法。非手術治療包括:文身法、冷凍法、硬化劑注射法、放射療法、激素療法、壓迫療法。
小編提醒,對于小兒胎跡,應注意觀察,適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既要達到最佳美容效果,又要避免胎跡發(fā)展而危及小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