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里濕氣,有毒火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吃補藥的,這已經成了人們的常識。但實際上,這個“常識”誤會大了!
首先,濕氣和毒火之所以停留在體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的正氣不給力,沒有本事把這些外邪祛除出去。在你硬挺著不吃任何補藥的時候,邪氣可能進一步入里,直至形成正邪平衡的停滯態(tài)勢。
很多人感冒、感染拖延時間很長,痘痘總是爆不出來,其實都是因為身體欠補。而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國醫(yī)大師”是怎么做的。
國醫(yī)大師這樣用補藥
前者補正氣,后者驅邪氣,他用這兩個藥配合著,對付了一生中遇到的所有感冒。
中醫(y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用在人們趨之若鶩的祛濕排毒上,就是要在扶助正氣的前提下驅邪。一來,正氣不足,濕氣毒火就會乘虛而入,二來,祛濕排毒的藥物大多是苦寒的,會傷及陽氣。所謂陽氣,就是身體的功能。比如苦參能祛濕,但苦參太過苦寒,單純用它祛濕,只會進一步損傷身體祛濕的本能。
很多人總是感冒或者各種感染,而且一次發(fā)作會拖延很長時間;還有的人長痘痘,過了青春期還在長,而且變成了持續(xù)不消的暗瘡。之所以能遷延日久,就是因為身體的正氣弱了,不能祛邪外出,本該速戰(zhàn)速決的殲滅戰(zhàn),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在拉鋸的過程中,正氣和邪氣達到了低水平的平衡,病情雖然不再加重,但始終好不了,這個時候的就必須打破這個平衡。
適度用補氣藥,有助于恢復
我遇到過一個病人,眼睛上長了個膿腫,他為此吃了也抹了各種清熱解毒的藥,還飲食一直清淡著,但始終不好。這個人脾氣很急,忍受不了這個,當時正好是荔枝上市,他一氣之下買了1斤多荔枝一口氣吃完,之后還吃了頓涮羊肉。
第二天,眼睛的紅腫就加重了,而且有了膿點,他又去了醫(yī)院,醫(yī)生做了局部清洗后讓回家,沒幾天,糾纏了很久的膿腫徹底消散了。
必須承認,他一氣之下的“野蠻治療”有一定道理,因為荔枝和羊肉都是熱性的,吃了它們馬上打破了之前身體和邪氣之間的平衡,平靜很久的矛盾被激化了,而問題大多是在激化后解決。
這種“惡治”的辦法不值得提倡,但它提示的道理可以通過藥物來實現,這就是用補藥扶助正氣,驅邪外出,“國醫(yī)大師”的感冒藥就是這個原理。
只要你在感冒,感染遷延不愈的同時,沒有舌質顏色紅,大便干等內熱明顯的問題,適度的補氣藥是可以用的,它可以縮短疾病的治療時間,不至于由急性變慢性。
這一點,不僅是中醫(yī),在西醫(yī)臨床上也是這樣做的:對于感染嚴重的,除了給抗生素,還會更維生素C甚至“能量合劑”,“能量合劑”是細胞的能量補充劑,直接給身體增加能量,提高功能,幫助身體抗炎,類似于中醫(yī)的補氣藥黃芪、以及補中益氣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