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缺乏這種維生素:維生素D
缺乏這種維生素會怎么樣?又應該怎么補充?接下來,就詳細說說。
維生素D有什么用?
如果一直不重視補充維生素D,可能會引起很多麻煩:
1.兒童缺乏VD
可能會造成佝僂病、站立和行走困難,還會增加哮喘、1型糖尿病、食物過敏和孤獨癥的發(fā)生風險。
2.成年人缺乏VD
會增加骨軟化癥,高血壓、肥胖、
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多發(fā)性硬化、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風險。
3.中老年人缺乏VD
維生素D能調(diào)節(jié)微量元素鈣和磷的代謝,是骨骼健康的基礎。
維生素D促進肌肉中蛋白質(zhì)的合成,從而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增加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風險。
維生素D的缺乏還與某些心血管疾病、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腎病等相關(guān)。
4.孕產(chǎn)期缺乏VD
真是全體人群都會受到影響!
而事實情況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或多或少缺乏維生素D。
多曬太陽能補充維生素D嗎?
不少人也都知道,曬太陽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這種認識沒錯,但這個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季節(jié)、緯度、膚色、年齡、空氣污染等,都會對維生素D合成產(chǎn)生影響。
而且很多人每天上下班披星戴月,平時窩在屋里「曬燈光」,出門時,也把
防曬工作做得特別好。這樣一來,就很難通過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相比之下,北方人更容易缺維生素D。
這里說的「北方」,是指北緯35°以北的地區(qū),例如京津冀、東三省等。
北方因為緯度高,不少紫外線都在奔赴地球的路上被臭氧吸收了。
紫外線少了,北方人能合成的維生素天然地輸給南方人一截。
如果又是一個長得黑了點兒的北方人,那更沒有優(yōu)勢了——皮膚好不容易接收到了一點紫外線,還沒開工,就被黑色素搶走了。
除了北方人,這些情況也要格外注意:光照不強的冬季和春季;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需求較高的人。
所以……
曬太陽補維生素D靠譜嗎?
曬太陽補維生素D,得講究天時地利。
1.時間要合適
10:00~15:00之間去曬太陽,每周曬2次,每次5~30分鐘。
2.陽光要燦爛
天氣好,陽光好的時候,曬5~15分鐘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3.地點要恰當
到戶外擁抱陽光吧,躲在屋里隔著玻璃曬不太靠譜。
天氣好的時候別宅著,趕快出去溜達溜達,誰知道哪天霧霾又來了。
話說回來,紫外線能幫助合成維生素D,也會傷皮膚。
不做任何防曬措施,曬上5~30分鐘還能接受。但繼續(xù)曬下去,變成「小黑人」,甚至長斑長皺紋,那就劃不來了。
而且,很多時候想曬太陽也不容易。
那怎么辦?
除了曬太陽,更推薦「食補」。
通過食物補充
維生素D取之有道
海魚、蛋黃、牛奶、肝臟……這些食物都是很不錯的維生素D的來源。
推薦每天1兩魚、1個雞蛋、1袋牛奶,偶爾吃點肝臟。
香菇、銀耳、木耳等菌類也很好。它們雖然不起眼,但它們的維生素D含量也不少,還能提供膳食纖維。飯桌上加上菌類食物,健康又美味。
不過,天然食物的VD含量往往有限,例如一個蛋黃中只有25IU(國際單位),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中對VD的攝入量建議是:
0~64歲的人(包括孕婦乳母),每天應攝入400IU;65歲及以上的普通人,每天應攝入600IU。
這個量,只靠吃天然食物可能不太夠,可以選擇吃一些「強化維生素D」的食品和補充劑,例如強化奶類和強化谷物等。
另外,建議想要保護骨骼健康的人,可以在補充VD的同時也適量補補鈣,「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要不要吃維生素D補充劑?
如果覺得自己總曬不到太陽,或是之前提到的那些食材,不常能吃到,那可以選擇維生素D3補充劑,適量吃。
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骨軟化病、骨質(zhì)疏松癥等情況,或抽血確認維生素D缺乏,那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D制劑和鈣劑等。
但依然推薦,優(yōu)先考慮從日常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再記得多出門曬曬太陽運動一下。
想想看,你的維生素D,補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