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感情,不是朝夕相處,不是寸步不離,而是人遠心不遠。
親人之間:相互思念,親情暖暖剛剛好。
雖相隔千里,卻能清晰的“看見”家中的情形,正如杜甫在《月夜》所寫: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寫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管子女身在何方求學、工作,父母都心中牽掛是否吃飽穿暖;不論父母與自己間隔多遠,父母有需要,子女立刻回到身邊。
時空的距離不僅不會使感情疏遠,反而加深了他們心中的親情,在他們心中,有距也便成了無距。
朋友之間:相交淡淡,友情厚重剛剛好。
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恰好與“咫尺天涯”形成強烈的對比,正說明了友情可以穿越時空的距離。
真正的友情,是精神上的相契相合,無論多久不聯(lián)系,友誼也不會改變。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互相贈答。
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
后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這種淡淡的交往最長久,因為他們不追求外表的浮華,而在乎內(nèi)心的感受。
伴侶之間:保持距離,愛意滿滿剛剛好。
適當?shù)木嚯x是我們表達愛的最佳方式。
胡蘭成與張愛玲雖分離兩地,不得時時相見,卻寫下無比纏綿的情書:
“夢醒來,我身在忘川,立在屬于我的那塊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愛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愛玲你在哪兒,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歲月空惆悵,而我,終將是要等著你的。”
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中這樣寫:
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因為愛戀,在詩人心中,世上最遠的距離居然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和你雖然面對面,心卻不能相通的距離!
距離使人體會思念的意味深長,距離使一種情感蓄在心中,使一種思念穿越時空,縈繞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