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長期頸項強痛伴右上肢脹痛,手指麻木反復發(fā)作,近來加重。舌質淡,苔薄白根微膩,舌邊尖有瘀點,脈細澀。四診合參,為項痹病(頸椎病),屬氣虛血瘀,筋脈失養(yǎng)。治以補益氣血、活血通絡,方證相應,故療效較好。
李某某,男,59歲,2012年4月28日初診。
患者因“頸項強痛伴右上肢脹痛手指麻木5年余,加重5天”前來就診。患者訴體質素弱,長期從事伏案工作。長期頸項強痛不適,右上肢脹痛,右小指及無名指麻木,同時伴有倦怠疲乏、少氣懶言、面色不華等癥狀,每因久坐伏案勞累或受涼后癥狀加重,近2年上述癥狀頻繁出現,并伴見右肩胛部酸脹痛,偶發(fā)頭暈等癥狀,一周前患者因伏案時間過長,頸項強痛伴右上肢脹痛麻木等癥狀加劇,舌質淡,苔薄白根微膩,舌邊尖有瘀點,脈細澀。
頸椎MRI片示:頸椎生理曲度直,頸椎退行性變,頸4~5、頸5~6椎間盤突出,右側神經根受壓。查體:頸項部肌肉僵硬,頸活動受限,頸4、5、6椎棘突右側旁開0.5厘米處有一條索狀硬結,壓之疼痛向右上肢放射,右前臂外側,右上肢三角肌輕度萎縮,右肩胛岡下緣凹陷處壓痛明顯,右肩峰后下緣壓痛。右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西醫(yī)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中年男性,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而致頸項部肌肉、筋脈勞損,氣血不暢,而出現頸項強痛不適,右上肢酸脹疼痛;加之患者平素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不華,此皆為氣血不足之征象,氣血虛則筋脈失養(yǎng),從而出現肢體麻木等癥狀。診斷為“項痹病”,屬于氣虛血瘀、筋脈失養(yǎng)型,治以補益氣血、活血通絡。
處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黃芪30克,當歸15克,炒白術15克,茯苓15克,狗脊20克,羌活12克,桑枝15克,川芎15克,全蝎粉6克(裝膠囊吞服)。5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并以所剩藥渣加花椒15克,生姜50克,水適量,煎水熱敷頸肩及肩胛部。
二診(2012年5月3日):患者服上方5劑后,頸項強痛癥狀明顯減輕,右上肢脹痛緩解,右手指麻木有所改善,仍感短氣乏力,余未訴不適。守前方加黨參15克再服3劑,仍以藥渣熱敷頸部,并指導患者做頸部功能煅練操和頸部自我按摩,每日上下午各1次。
三診(2012年5月9日):患者訴頸項強痛及右手拇指及環(huán)指麻木諸癥消失,但仍感倦怠乏力,納差食少。服六君子湯加當歸15克,白芍15克,丹參10克。連服5劑以善后。堅持頸部自我保健。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按:神經根型頸椎病為臨床常見病,主要是因頸椎間盤、頸椎鉤椎關節(jié)或關節(jié)突關節(jié)增生、肥大的骨刺向側方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水平的神經根,并出現一系列相應節(jié)段的神經根刺激或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其臨床癥狀以頸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為主。屬于中醫(yī)的“痹癥”、“項強”等范疇。該患者為中年男性,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而致頸項部肌肉、筋脈勞損,加之患者平素氣血虛弱致筋脈失養(yǎng),氣血不足則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蒼白。氣虛無力推動血行,血不養(yǎng)腦而眩暈。血不濡養(yǎng)筋脈則上肢脹痛,手指麻木。采用頸舒湯加減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的筋傷疾病,好發(fā)于長期低頭工作或工作時經常向某一方向轉動的人。中醫(yī)學雖無此病名,但相應癥狀早有記載。郭劍華在長期從事筋傷病癥的臨床、教學、科研中,通過對大量病例臨床特征分析,認為頸椎病存在共同的病因病機,即寒、瘀、痰、虛四者雜合致病,以虛為本,寒痰為標,瘀血貫穿病之始終,歸納為寒濕痹阻、痰瘀阻絡、氣虛血瘀、肝腎虧虛四型,從而擬定了以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祛風散寒、化痰通絡為治療原則的“頸舒湯”方,在此方基礎上加減,證之臨床,每獲良效。
方中葛根、當歸為君藥,以活血通絡、生津潤筋;桂枝、白術、黃芪、茯苓、白芍共為臣藥,以益氣通陽、活血通脈、燥濕利水;狗脊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全蟲搜剔經絡、活血祛瘀,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其中,葛根解肌發(fā)表生津,《金匱要略注解》載“葛根能透達表邪,啟胃氣而生津液,滋潤筋脈,舒緩強急”;當歸補血活血止痛;桂枝發(fā)汗解肌,溫通經絡,助陽化氣,專行上部肩臂,能領藥至痛處,以除肢節(jié)間痰凝血滯;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黃芪補氣固表;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白芍柔肝止痛,養(yǎng)血斂陰。
“頸舒湯”方由數個經方和時方優(yōu)化組合而成。全方祛風寒、化痰濕、補氣血、益肝腎、化瘀血、通經絡之功效。經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頸舒湯中黃芪、當歸、全蝎、狗脊可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術可降血脂、增加動脈彈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緩解血管及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在活血化瘀藥中加入祛風散寒除濕化痰藥,對炎癥反應表現的毛細血管滲透性亢進、組織液滲出、局部腫脹均有顯著的效果;對物理和化學刺激致痛的動物模塊均有較好的鎮(zhèn)痛抗炎作用,可以解除對神經、血管、肌肉等的不良刺激,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在頸舒湯基礎上,寒濕痹阻型加羌活10克,桑枝15克;痰瘀阻絡型加法半夏10克,陳皮12克,川芎15克;氣血不足加黨參15克,熟地15克;肝腎不足偏于陰虛者加龜板15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偏于陽虛者加鹿角膠15克,肉桂6克,肉蓯蓉15克。
在服藥期間,結合做針灸、按摩治療能增加療效。同時還應指導患者加強自我保健,避免久坐伏案或長時間單一姿勢運動,避免睡過高、過低的枕頭,適寒溫,免勞累。鼓勵患者適當做一些以頸部和上肢為主的主動功能鍛煉,以預防復發(fā)。
刺烏養(yǎng)心口服液:健脾補腎,養(yǎng)心安神。用于脾胃氣虛,心腎不交所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食少倦怠,失眠健忘,心悸氣短。 阿膠: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價: ¥1479適用于頸椎病所致疼痛病癥。
健客價: ¥29.9十全大補酒:溫補氣血。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四肢不溫。 鹿角膠:溫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用于血虛頭暈,腰膝酸冷,虛勞消瘦。
健客價: ¥500益氣補血,滋養(yǎng)肝腎。用于年老體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聾,脫發(fā)或頭發(fā)早白屬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
健客價: ¥19.5益氣補血,通絡生乳。用于氣血虧虛所致的產后缺乳病。癥見:產后氣血不足,乳汁少、甚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等。
健客價: ¥58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10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血所致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36益氣補血,滋養(yǎng)肝腎。用于年老體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聾,脫發(fā)或頭發(fā)早白屬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
健客價: ¥33益氣健脾。用于脾氣虧虛證,癥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不振。
健客價: ¥30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
健客價: ¥21益氣補血,滋養(yǎng)肝腎。用于年老體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聾,脫發(fā)或頭發(fā)早白屬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
健客價: ¥24益氣固表。用于反復外感引起的自汗易感,氣短乏力,少氣懶言等肺氣虛證。
健客價: ¥18枸櫞酸西地那非片:西地那非適用于治療勃起功能障礙。 龜齡集:強身補腦,固腎補氣,增進食欲。用于腎虧陽弱,記憶減退,夜夢精溢,腰酸腿軟,氣虛咳嗽,五更溏瀉,食欲不振。
健客價: ¥699補肝腎,益氣血,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用于改善肝腎兩虧、氣血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肢氣腫脹,麻木不仁,酸軟乏力,屈伸不利等痹證癥狀。
健客價: ¥188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用于風濕淤阻所致的頸椎病,癥見頭暈、頸項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健客價: ¥26補益氣血。適用于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
健客價: ¥59補腎益氣,養(yǎng)血生津。用于氣血兩虛,腎虛精虧,心悸氣短,失眠健忘,遺精盜汗,腰腿酸軟,耳鳴耳聾。
健客價: ¥44補血益氣,健脾和胃。適用于缺鐵性貧血即氣血不足所致的氣短心悸,面色不華,體虛乏力的輔助用藥。
健客價: ¥60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用于風濕淤阻所致的頸椎病,癥見頭暈、頸項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健客價: ¥27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用于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癥及腰肌勞損等引起的腰痛。
健客價: ¥19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用于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癥及腰肌勞損等引起的腰痛。
健客價: ¥24.5滋補氣血。用于頭暈,身體衰弱,婦女月經不調,產后血虛體弱,貧血。
健客價: ¥35滋補氣血。用于頭暈,身體衰弱,婦女月經不調,產后血虛體弱,貧血。
健客價: ¥14.5調補氣血,祛風勝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用于寒濕阻絡、肝腎兩虛型痹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健客價: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