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因素并不是單指糖,除糖果以外,餅干、蛋糕、面包、牛奶、肉菜、飲料,甚至我們吃的米飯饅頭,都是蛀牙的食物因素。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食物在有大量致齲菌的牙齒表面長期存留,都可能引起蛀牙。所以,即使有的孩子不怎么吃糖,但如果刷牙不干凈,口腔內(nèi)的致齲菌多,也可能會長蛀牙。而又甜又粘的食物,如餅干、糖果,由于含糖量高、粘滯在牙面不容易刷掉,更是蛀牙的高危因素。
如果孩子在上述食物、細菌、牙齒和時間四個因素上都占全了,那蛀牙的幾率就很大了。
爸爸媽媽們可以按照以下的幾個方面,自己評估下這四個因素。
?、俸⒆拥氖澄锝Y(jié)構(gòu)是不是甜粘的多?如果有,要改善,多吃些蔬菜水果等粗纖維的食物。
②爸爸媽媽自己是不是有過蛀牙?孩子的親近照顧者的口腔細菌含量和成分會影響到孩子。避免口對口親吻孩子,孩子使用單獨的碗筷,家長自己的牙齒要治療好,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③孩子的牙齒要定期檢查,定期涂氟,增強牙齒的結(jié)構(gòu)。適時做窩溝封閉,封閉住牙齒表面那些可以藏匿細菌和食物的縫隙。
?、茉缤硭⒀?,飯后漱口,減少食物在牙齒表面停留的時間。小寶寶長牙后盡早減少或結(jié)束夜奶,夜奶后盡量用干凈濕紗布,最好是牙刷,清潔掉寶寶牙齒表面殘留的奶水。
回歸今天的問題,該不該給孩子吃糖呢?
我個人認為,孩子愛美食是天性,正如一些正在減肥的媽媽們一樣,知道冰淇淋和蛋糕是減肥天敵,但仍然會偶爾讓自己享受一下。完全禁止孩子吃糖的天性,是我不主張,其實也是做不到的,因為孩子大了以后總會和其他人接觸,總會見到糖果的。比如,鄰居大媽看著孩子可愛給顆糖,小朋友們之間玩耍分享糖果,生日派對新年除夕滿大街的糖果。
所以,3歲以下的小寶寶,家長盡量避免給孩子吃糖。大一些的寶寶,家長們可以控制下,限定每日或每周的量,告訴寶寶吃糖容易長蛀牙,不能多吃,吃完漱口。另外,吃糖的時間可以安排在靠近正餐的時候,這樣牙齒在每日三餐之間會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不至于時刻都浸泡在細菌分解食物產(chǎn)生的酸的攻擊中。
關(guān)于吃糖和蛀牙的話題就講到這里了。
梧桐希望愛護牙齒是件快樂的事,而不是充滿痛苦、負擔和糾結(jié)的歷程,讓孩子在牙齒潔白健康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童年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