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骨折住院后,很著急的想做手術,但醫(yī)生卻說你得等,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首先,不是所有的骨折都是需要等待時間手術的,那我們來分類告訴你吧。
需要等待時機手術的部位有:
1.肱骨遠端骨折
2.肘關節(jié)骨折
3.腕關節(jié)周圍骨折
4.骨盆嚴重骨折
5.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
6.脛腓骨骨折
7.踝關節(jié)骨折
8.跟骨、距骨骨折
9.足部多發(fā)骨折等
可以盡快手術的骨折有:
1.鎖骨骨折
2.肱骨近端、骨干骨折
3.尺橈骨及手部骨折
4.脊柱骨折
5.股骨頸、粗隆間骨折
6.股骨干骨折
7.足部簡單骨折等
必須盡快手術的骨折有:
1.所有部位的開放性骨折
2.引起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損傷的骨折等
為什么有些骨折需要等待手術時機呢
因為發(fā)生骨折后,骨折的部位會出現軟組織及血管的損傷,骨折斷端出血,會引起軟組織的腫脹,張力變大;在軟組織較少的部位,水腫后的軟組織的延展性就很差,手術后難以縫合傷口,并且容易出現軟組織壞死、感染、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
而以上需要等待時機的手術,軟組織都是較薄較少的部位,因而需要等待腫脹消除后再考慮手術。
骨折部位的腫脹
我們能做什么呢?
一起努力去消除腫脹,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和肌肉力量,然后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這場手術,減輕術前術中術后一些不必要的痛苦,讓術后康復進程更好更快,加快功能恢復。
1、肌肉收縮能促進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可以防止肌肉萎縮。
下肢骨折后只要不影響疼痛,都需要活動骨折周圍的關節(jié),只要骨折在臨時外固定或牽引后,活動沒有明顯疼痛的情況下就盡早開始做。
2、抬高消腫,(水往低處流的道理)
3、關節(jié)運動能牽伸關節(jié)囊及韌帶,防止其縮短,并能促進關節(jié)內潤滑液的分泌與循環(huán),從而預防關節(jié)內粘連。促進局部血腫及滲出液的吸收,減輕水腫與粘連。
4、冰敷
5、改善病人情緒,增強新陳代謝,改善呼吸、循環(huán)、消化系統(tǒng)功能,防止合并癥的發(fā)生。
傷后馬上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圍手術期康復),對將要實施手術的部位進行消腫和肌肉的強化是很有效的,通過自主活動患處做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氣壓消腫和肌力訓練都是很重要的,由此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縮短消腫時間,保證手術提前開展。
進入到術后,骨科康復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保證皮膚、肌肉、韌帶、血管、神經、骨骼快速、穩(wěn)定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