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得吃藥?看一下本文更安心
摘要:給孩子吃藥應(yīng)該合理安排時間,不能為了省事就都安排在某一個時段,或只在白天服藥。如果服藥過于集中,就可能造成藥物濃度過高,對身體有害。
在昨天的科普中,我們提到了常見藥物的服用時間問題。除去這類困惑,家長們在喂
藥方面還存在著很多認(rèn)識上的不足,需要掃除更多兒童用藥誤區(qū)。
給孩子服藥的最常見誤區(qū)有哪些?
1、對一日吃三次藥的誤解
正常的一日三次服藥,是針對每天24小時來說的,即應(yīng)該每8小時服一次藥。
所以,給孩子吃藥應(yīng)該合理安排時間,不能為了省事就都安排在某一個時段,或只在白天服藥。如果服藥過于集中,就可能造成藥物濃度過高,對身體有害。
2、臥床服藥應(yīng)坐起
當(dāng)孩子病情嚴(yán)重,需要臥床時,一定不能讓其躺著吃藥,應(yīng)坐起后再服用。
要知道,很多藥物是有一定粘附性和刺激性的,在平躺或半躺狀態(tài)下吃藥,藥物入口后就可能在食道壁上附著一段時間,進(jìn)而刺激到食道,引發(fā)
咳嗽、炎癥、損傷食道壁等問題。
3、吃藥不喝水
很多藥物都需要用水送服,不然就難以下咽,還容易附著在食道中,而且,藥物的溶解也需要足夠的水。如果藥物進(jìn)入人體后無法溶解,則可能形成結(jié)石。
4、吃藥喝太多水
不喝水不行,喝多了也不好。過多的水會稀釋胃酸,不利于藥物的溶解吸收。
一般來說,吃一次藥喝一杯溫水是最適宜的,如服用液體藥物,則最少5分鐘都不能喝水。
5、擅自改變藥物性狀
為了便于孩子吃藥,很多人會將藥物磨碎或用水溶解后喂服。這么做不僅會影響療效,還可能增強不良反應(yīng)。
要知道,之所以將藥物設(shè)計成片狀或丸狀都是有其道理的,沒有醫(yī)生的指導(dǎo),不能隨便改變其性狀和服用方式。
為數(shù)不多的例外是,一些體積較大的
中藥丸,如果實在難以讓孩子下咽,可以搗碎后再服用。
6、用飲料送服藥物
吃藥時之所以要喝水,是因為水的成分比較純凈,不會與藥物發(fā)生作用。
反之,無論是牛奶、果汁、汽水還是茶水或咖啡,都不能與藥物同服,否則會干擾藥物起效,甚至造成危險。
7、液體藥物的服用方法
止咳糖漿、
雙黃連藥水等液體藥物,與一般飲品不同,不能直接“對瓶吹”。
要知道,患病孩子的口腔中常有細(xì)菌或病毒,直接用嘴接觸瓶口很容易污染藥液,使之變質(zhì)。而且,對瓶喝也很難控
制藥量,喝少了沒效果,喝多則會增大副作用。
8、多種藥一起服用
不同的藥物,在成分和作用上都有所區(qū)別,部分情況下還可能互相影響。比如,如果將殺菌類藥物和活菌藥物一同服用,前者無疑會殺死后者中的細(xì)菌,白白浪費藥效,起不到治療作用。
如果是同類藥物,則更不能同服,否則就等于變相增加藥量,可能造成危險。
因此,在同時給孩子服用多種藥物之前,最好先問問醫(yī)生,不要隨便做決定。
9、服藥后不能立即活動
人在吃藥之后,需要一段時間來讓腸胃溶解并吸收其中的成分。如果馬上活動,會使腸胃血液供應(yīng)不足,影響藥物吸收。
對待病情較輕的孩子,在吃藥后應(yīng)讓其安靜一段時間,不能立刻就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