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腎氣盛”“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是孕育的重要條件。如今女性不孕癥及婦科雜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生理健康的變化呈正相關(guān)。筆者認為臨床上不孕癥主要有以下四個證型。
01.腎陽不足型
郭某,女,37歲,自述婚后多年未孕,于唐都醫(yī)院檢查提示:雙側(cè)輸卵管積液。因畏懼手術(shù)治療而求治于中醫(yī)?;颊呱硇畏逝?,面色蒼白,平素帶下較多、質(zhì)地清晰,月經(jīng)無明顯異常。檢查:尺脈細弱,寸脈小。
診斷:不孕癥(腎陽不足、寒濕內(nèi)盛)。
治則:溫經(jīng)化陽。
方藥:八珍湯加三棱、莪術(shù)、炮姜、仙靈脾等。
患者用藥35服后,因停經(jīng)就診。檢查提示:早孕。
患者腎陽不足、脾氣虛弱,寒濕內(nèi)盛,阻礙氣血運行,難以受孕。方中以八珍湯為綱,行氣血雙補之實,以期氣盛而動、血足而行。同時,以三棱、莪術(shù)活血化瘀,炮姜以溫陽除濕,佐仙靈脾以補益真陽,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溫化水濕之功。
02.脾腎兩虛型
范某,女,30歲,婚后4年未孕,于西安市某三甲醫(yī)院行排卵監(jiān)測檢查,提示卵泡發(fā)育不良;女性性激素六項檢查提示泌乳素與雄激素偏高,服用克羅米芬、乙芪酚、胎寶膠囊月余未見明顯療效。患者自述月經(jīng)規(guī)律、平素經(jīng)量適中、有血塊,常伴下腹及腰部冷痛、乳房脹痛并手足不溫。檢查: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診斷:不孕癥(脾腎兩虛,氣血不足)。
治則:健脾益腎,益氣養(yǎng)血。
方藥:炒麥芽60g,丹參20g,白芍15g,熟地10g,當歸10g,川芎10g,女貞子15g,甘草10g,巴戟天15g,肉蓯蓉15g,紫河車10g等。
患者服藥30服后,因停經(jīng)就診,檢查提示:早孕。
患者腎氣不足則沖任虛衰,不能攝精成孕,而常見腰痛;脾氣虛弱則氣血生化無源,胞宮無以滋養(yǎng),故見下腹冷痛。方中重用炒麥芽,以健脾開胃,以補其后天之本,與諸藥共用,以固生殖之本;以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為綱,重用丹參以養(yǎng)血活血;以女貞子、巴戟天、肉蓯蓉、紫河車等補腎陽、益精血。
03.瘀阻胞脈型
章某,女,38歲,婚后多年未孕,于唐都醫(yī)院行輸卵管造影檢查后,提示:雙側(cè)輸卵管阻塞。經(jīng)多次介入治療后未見明顯效果,后就診于筆者處?;颊咂剿卦陆?jīng)規(guī)律,量少色暗,偶有血塊,余無異常。查體:舌淡紅、脈沉澀細。
辨?。翰辉邪Y(痰血瘀阻于胞脈)。
治則: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
方藥:四物湯加黃芪、丹參、三棱、莪術(shù)、雞血藤等。
患者服藥21服后,因停經(jīng)自行使用早早孕試紙測試,提示:陽性。后經(jīng)唐都醫(yī)院復測,確認已孕。
女性由于生理特性血常不足,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故血虛者可見氣不足、氣不足則血不行。明代李中梓《醫(yī)宗必讀·積聚》云:“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若正氣能充盛,則氣血流暢,瘀滯能散,并可向愈?;颊呙}象有澀相,但呈氣血不足之細脈,故方以四物湯加黃芪功在益氣養(yǎng)血,重用丹參并佐以三棱、莪術(shù)等,助正化瘀,共奏化瘀通脈之功。
04.肝郁腎虧型
朱某,女,27歲,已婚?;颊呋楹?年未孕,月經(jīng)前乳脅脹痛,心情抑郁不暢,腰酸乏力,月經(jīng)周期基本正常。
婦科檢査:子宮發(fā)育不良;輸卵管檢查通暢;經(jīng)行診刮報告:經(jīng)期內(nèi)膜腺體分泌不足。5月至7月,基礎(chǔ)溫測定雙相,階梯狀上升及上升幅度低。脈弦細,舌黯少苔。
診斷:不孕癥(肝郁腎虧)。
治則:調(diào)肝理氣補腎。
方藥:2017年8月22日初診方:柴胡、郁金、香附、益母草、赤芍、川芎、當歸、菟絲子、雞血藤、巴戟天、制首烏、白芍等。水煎服,5付。
2017年9月6日二診:8月31日出現(xiàn)排卵體溫,乳房微脹,脈弦細。續(xù)以上方加川楝子。水煎服,5服。
2017年9月20日三診:9月13日經(jīng)潮,5天凈,現(xiàn)微感腰酸。投調(diào)肝養(yǎng)血、補腎活血劑:當歸15g,川芎6g,熟地15g,白芍10g,棗皮9g,制首烏15g,仙靈脾15g,陽起石12g,香附6g,益母草15g,丹參15g,紅花6g。5服。
患者于第四診后服滋腎調(diào)肝方藥5服,于9月29日出現(xiàn)排卵體溫后受孕。
補腎能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并恢復低雌激素水平,已為多數(shù)臨床和實驗室工作所證實。而黃體期黃體功能不健多為孕酮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對或絕對增多,以疏肝解郁佐滋肝腎法治之,效果甚佳。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益母草、赤芍等疏肝解郁;川芎、當歸、白芍、菟絲子、雞血藤、制首烏、巴戟等滋養(yǎng)肝腎。諸藥合用,故能收到臨床效果。
生精補髓,益氣養(yǎng)血,強腦安神。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所致的頭暈、乏力、健忘、失眠;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9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5.2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2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3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煎藥
健客價: ¥148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28.8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解熱鎮(zhèn)痛。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價: ¥9.9滋陰養(yǎng)血,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用于血虛氣滯,腰酸疼痛,經(jīng)水不調(diào),赤白帶下,子宮寒冷,久不受孕等癥。
健客價: ¥6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7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5用于預防和治療壞血病以及各種急、慢性傳染疾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病后恢復期、創(chuàng)傷愈合期以及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及習慣性流產(chǎn)、不孕癥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5.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5用于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消化不良、腸炎和小兒腹瀉。
健客價: ¥7.8用于治療腸道和腸外阿米巴?。ㄈ绨⒚装透文撃[、胸膜阿米巴病等)。還可用于治療陰道滴蟲病、小袋蟲病和皮膚利什曼病、麥地那龍線蟲感染等。目前還廣泛用于厭氧菌感染的治療。
健客價: ¥7.5用于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6缺乏癥,如脂溢性皮炎、唇干裂。也可用于減輕妊娠嘔吐。
健客價: ¥5用于白細胞減少癥、傳染性肝炎、神經(jīng)衰弱等癥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