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艾灸防寒清咽,養(yǎng)陰固腎
寒露
寒露是深秋的節(jié)令,民諺有"先白后寒"之說,與“白露”相比,此時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且?guī)Ш?。寒露時節(jié),對于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衣食住行還是有一些小講究的!
寒露已至,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jié)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時節(jié),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這對于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
夏天悄無聲息的過去,抬頭看到天空排成人字的大雁,原來寒露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身邊。寒露時節(jié),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節(jié)氣三候里,它們占了兩候,說是紅顏來賓、菊始黃華。它們一為動物、一為植物,一動一靜、一天一地,作為這個時節(jié)與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適不過了。
晨起已感到陣陣涼意,自古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尤其是老人小孩,早晚要做足保暖措施,避免受寒。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這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jié)氣,意味著全國大部地區(qū)熱冷交替季節(jié)的來臨,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此時的你準備好如何向寒冷作戰(zhàn)嗎?
秋分過后,時節(jié)轉(zhuǎn)至寒露,關(guān)于寒露名字的由來,史書上這樣記載的:“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jié),故名寒露。”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zhuǎn)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jié)為霜了”。
民間,關(guān)于白露的說法頗多,“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吃了重陽飯,不見單衣漢”,“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說的都是寒露一到,天氣就真的變涼了,要適當加衣了,雖然有“春捂秋凍”之說,但凡事有個度,過了度,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寒露有哪些要注意的問題?
寒露期間,飲食養(yǎng)生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yǎng)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所以暮秋時節(jié)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zhì);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另外水果也要補充哦,比如梨、柿、香蕉等。
“太子參麥冬雪梨煲排骨”,在干燥、漸涼的寒露深秋起到消痰降火、養(yǎng)陰潤肺的食效.可以嘗試做一做。
寒露艾灸防寒養(yǎng)陰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jié),自然界中的陰陽之氣開始轉(zhuǎn)變,陽氣大幅減退,陰氣漸生,此時養(yǎng)生的重點是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可通過艾灸養(yǎng)生的方式保養(yǎng)體內(nèi)陽氣。
寒露艾灸有什么作用?
1、調(diào)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diào)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jīng)絡(luò),驅(qū)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jīng)絡(luò),散寒除濕、調(diào)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jié)。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xié)調(diào)、營衛(wèi)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jié)。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應該艾灸哪些部位?
督脈主灸:大椎、肺腧、腎俞、八髎;
任脈主灸:神闕、關(guān)元、太淵、足三里。
寒露單個穴位可施灸天突穴,如果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氣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后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1、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2、委中穴: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左右腿各一。
3、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可活動頸,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4、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左右各一穴。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于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2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3.9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5.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8.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6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47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8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5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活血通絡(luò),祛風潤燥。適用于先天不足,肝腎陰虛,肌膚甲錯的魚鱗病。
健客價: ¥350理肺,清咽。用于外感咳嗽,失音聲啞,咽喉腫痛。
健客價: ¥18理肺,清咽。用于外感咳嗽,失音聲啞,咽喉腫痛。
健客價: ¥46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9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3.9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9.5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干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9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7活血化瘀。
健客價: ¥39清熱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音啞,咽喉腫痛。
健客價: ¥10滋陰助陽,培元固本。用于氣血陰陽虧虛所致的面色無華,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頭目眩暈,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頗數(shù)或夜尿多。
健客價: ¥628清“巴達干”熱。用于咽喉腫痛,氣喘,喑啞,胸肋刺痛。
健客價: ¥40清泄肺胃,消腫利咽。用于急性咽炎屬肺胃實熱癥,癥見:發(fā)熱、咽痛或咽干、咳嗽等。
健客價: ¥32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風熱內(nèi)壅,肺胃熱盛,胸膈不利,口渴心煩,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失音聲啞。
健客價: ¥15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于風熱內(nèi)壅,肺胃熱盛,胸膈不利??诳市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失音聲啞。
健客價: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