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疾病 > 中醫(yī)兒科 > 寶寶為什么腿腳不利索,你知道嗎?

寶寶為什么腿腳不利索,你知道嗎?

2017-11-14 來源:北京軍頤中醫(yī)醫(yī)院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從臨床角度來說,肌張力是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的硬度。所以常從孩子的關節(jié)的活動度、肌肉的硬度來判斷。測量肌張力需要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狀態(tài)下檢查。

  寶寶為什么腿腳不利索,你知道嗎?

  對于兒童康復科來說,小兒腦癱和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常見的病種,而孩子“肌張力”的高低,是醫(yī)生和家長繞不開的話題。

  雖然整天都在談論著肌張力,但什么是肌張力,恐怕絕大部分家長所知并不多,更不知道如何判斷肌張力高低。

  什么是肌張力

  肌張力是表示肌肉狀態(tài)的用語,“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tài)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tài)。所以肌張力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只是正常與否。

  從臨床角度來說,肌張力是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的硬度。所以常從孩子的關節(jié)的活動度、肌肉的硬度來判斷。

  測量肌張力需要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狀態(tài)下檢查。

  因明顯肌張力異常通常在1歲以前都能得到診斷,本文只討論1歲之前如何檢查肌張力增高的情況。

  如何判斷肌張力高低

  正常孩子1歲之前隨著月齡的不同,肌張力會有不同。從發(fā)展趨勢來看,是從出生時的生理性肌張力增高,到逐漸正常降低的過程。

  首先觀察孩子的關節(jié)活動度,活動度過小說明肌張力增高,活動度過大說明肌張力過低,上肢是觀察腕關節(jié)和肩、肘關節(jié),下肢是觀察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

  肩、肘關節(jié)活動度觀察方法:

  拉住小兒的一只手,使其整個上肢圍住自己的頸部,當肌張力低下時,其上肢像圍巾樣無間隙的圍住自己的頸,所以又叫圍巾征,當肌張力增高時,肘關節(jié)往往不能到身體中線,孩子吃手困難。

  踝關節(jié)足背屈角:

  將小兒足背屈,測量足面與小腿構成的角度。正常值為60°-70°。小腿肌張力增高時足背屈角增大,站立時出現尖足的異常姿勢。

  膝關節(jié)腘角:

  檢查時小兒仰臥位,使一側下肢伸展,抬高另一側下肢,并使膝關節(jié)最大限度伸展,測量小腿與大腿后側面構成的角度。

  正常小兒0-3個月為80°-100°,4-6個月時為90°-120°,7-9個月時為130°-150°,9-12個月時為150°-170°。如果膝關節(jié)緊張患兒站立時常呈蹲伏位,即屈膝屈髖位。

  髖關節(jié)股角:

  小兒仰臥位,兩下肢在床面上分開的角度正常小兒0-3個月為40°-80°,4-6個月時為70°-110°,7-9個月時為100°-140°,9-12個月時為130°-150°。

  如果股角小說明股內側肌肉張力高,患兒站立時出現并腳,邁步時出現交叉步。

  通過觸摸感覺肌肉的硬度與堅實度,肌張力增高是肌肉硬度增加,肌張力低下時觸之松軟。

  肌張力增高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異常姿勢,并伴有運動發(fā)育的異常,不存在肌張力增高但無異常姿勢和運動發(fā)育正常的情況。

  形象的說肌張力增高的肢體就像一把生銹的剪刀,活動起來很費勁,動作笨拙緩慢,嚴重制約著孩子功能的進步。

  望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肌張力狀況引起重視,及時發(fā)現肌張力異常,并進行科學治療,給寶寶最好的未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相關問答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熱文排行

熱門問答

用藥指導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