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臨床必讀:針灸治痛的三則與十法
針灸治痛的三個原則:簡稱“三則”
1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古人從病機方面認為人體臟腑經絡氣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時就要疏通經絡、調和臟腑達到氣血通調疼痛可止。這就提出了以下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氣血不通?是哪個臟腑、哪條經絡氣血不通?這對治痛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我總結針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
經絡病而致的疼痛,應當選取與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貫穿的經絡穴位來治療。也就是說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經絡的循行與分布,這很重要的。古人也有進一步的具體指教,如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也就是由于經絡阻滯、氣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時,可取相交、相貫經絡的原穴、絡穴、交位、會穴來治療。這是由于經絡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療原則。
3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
臟腑氣血不調時,用帶門字(如期門、章門)或海字(如氣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募穴來治療,通過這些穴位來調和臟腑氣血,達到治療因臟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常影響到人的精神,病人煩躁、坐臥不安、失眠等。這就是疼痛影響到人的神明,影響到心。也有一些瘡瘍疼痛,兼有紅腫,而又煩躁,是疼痛影響到血脈,而心主血脈、主神明,也同時影響到心的表現(xiàn),因此病機十九條中有:諸痛癢瘡,皆屬于心。依據(jù)此理,在治痛時不論因臟腑還是是經絡,只要病人出現(xiàn)坐臥不安,精神煩躁,脈數(shù)尿黃,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間使、心俞。藥如:生地、木通、竹葉、生甘草、連翹、黃連),均能取得滿意效果。
針灸治痛十個立法:簡稱“十法”
1疏風止痛法
風為陽邪,性主疏散、傷人肌表,榮衛(wèi)失調,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風邪、調和榮衛(wèi)。穴用風池、風府、風市。風池可袪風解表,風府袪風清神,風市袪風通絡。此法以治外風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處,不是固定一點疼痛為特點。有汗、脈緩、頭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風者都可以應用。
2散寒止痛法
寒為陰邪,性主收引,傷人皮毛,腠理收縮,經絡失暢,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絡,行氣止痛。穴用:大椎、后溪、昆侖。大椎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能助陽以散寒。后溪是八脈交會穴,能通督脈,昆侖經足太陽膀胱經由上向下夾脊循背,寒邪傷人,首犯太陽。三穴共奏宜散寒邪,行氣止痛之效。
3袪濕止痛法
濕邪粘膩,易阻氣機,滯在上常見頭暈,頭沉,滯在軀干常胸悶、腹脹。濕流四肢則脹痛,治療均應袪濕消腫止痛。穴用:中脘、足三里、三陰交。中脘、三陰交可袪濕健脾,足三里升清降濁,消腫袪濕。三穴共奏健脾、行氣、袪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4行氣止痛法
氣滯則痛,古有形傷腫,氣傷痛之說,此處氣滯,一指肝氣郁結,二指思則氣結,治當疏肝行氣止痛。穴用:肝俞、期門、陽陵泉。肝俞、期門為肝的俞募配穴,可疏肝理氣止痛。陽陵泉是膽經合穴,可舒肝利膽。以上配合可治胸助疼痛、胃氣痛、四肢走注疼痛。
5活血止痛法
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瘀血阻絡發(fā)為疼痛,多為剌痛,其痛有定處,晝輕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穴用:尺澤、委中、膈俞。上肢及上半身瘀阻,常用尺澤放血,下肢及下半身瘀阻,常用委中放血,膈俞為血之會穴。三穴能活血化瘀,何處瘀阻,再配合局部取穴。
6溫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從內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經因寒者,均可使用。穴用:中脘、氣海、脾俞。灸中脘、氣海,可溫中下二焦,散寒行氣;脾俞針灸并用,溫運脾陽,散寒行氣止痛。
7消導止痛法
食滯中焦,或停腸胃,常致便秘、腹脹、脘腹疼痛,噯腐吞酸,故須消導食積,通腸導滯,腑氣通暢,脹痛可止。穴用:中脘、天樞、足三里。中脘調胃,天樞通腸,足三里能升能降,通腑以下行,增胃腸之蠕動,飲食積滯可下行,脘腹疼痛可以消除。
8養(yǎng)血止痛法
外傷手術出血,或產后失血過多,常致筯脈失養(yǎng)而疼痛,有時疼痛游走無定處,治要養(yǎng)血榮筯止痛。穴用:肝俞、脾俞、陽陵泉。肝藏血,脾統(tǒng)血。肝俞調肝血以養(yǎng)筯,脾俞益脾而增飲食生血。陽陵泉為筯會,可舒筯利節(jié)止痛。何部痛甚再局部配合選穴。
9清熱止痛法
諸痛癢瘡,皆屬心火?;鹦盁崾?,肌膚腫脹,血行不暢,則易疼痛,諸如炎癥的紅、腫、熱、痛。穴用:十宣、大陵、豐隆。十宣宜放血瀉臟腑熱,豐隆從陽明以瀉六腑熱。熱去腫消,經通止痛。
10補腎止痛法
腎主骨,肝主筯。肝腎虧損,則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則疼痛加重。治應補肝腎,強筋骨,腎氣充實則筋骨不痛。穴用:肝俞、腎俞、太溪、大杼。肝藏血,腎藏精。精血虧損,筋骨失養(yǎng),常致腰膝疼痛。若兼見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脈沉細弦,則可用此法。
以上的“三則”、“十法”為高立山前輩從醫(yī)30余年,經治療大量病人所總結出來的臨床針灸治療經驗,不是針灸治痛的全部。選穴亦為自己常用穴為例。讀者不必拘泥,也可依法再立穴位。如因風寒而致腰腿痛,可用大椎、后溪、風池、秩邊,取相貫之經的原穴京骨,如痛的精神不安者,再配大陵、間使。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腰腿沉重,風濕疼痛。
健客價: ¥48清肝和胃,降逆止嘔,理氣止痛,用于改善、緩解肝胃不和型胃病。胃脘疼痛、吸氣吞酸等癥狀。
健客價: ¥29益氣活血,散結止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癥瘕,癥見行經后錯、經量少、有血塊、經行小腹疼痛、腹有癥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28活血調經,化百止痛,軟堅散結。用于百瘕積聚,痛經閉經,赤白帶下及慢性盆腔炎等。
健客價: ¥10活血調經、殺菌消炎、止痛化癥、軟堅散結。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陰道炎、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白帶量多、子宮糜爛、色斑、腫塊、具有殺菌、消炎、止痛、化癥的療效。
健客價: ¥69消炎鎮(zhèn)痛。用于神經痛,風濕痛,肩痛,扭傷,關節(jié)痛,肌肉疼痛等。
健客價: ¥39.8消炎鎮(zhèn)痛。用于神經痛,風濕痛,肩痛,扭傷,關節(jié)痛,肌肉疼痛等。
健客價: ¥34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軟組織扭傷、挫傷等)和各種關節(jié)痛。
健客價: ¥15散寒除濕,活血止痛。用于痹癥寒濕閉阻,瘀血阻滯引起的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腫脹等癥狀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398祛風止痛,舒筋活血,強壯筋骨。用于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風寒濕痹等癥。
健客價: ¥32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健客價: ¥13和胃制酸,理氣止痛。用于胃氣不和引起的胃烷脹悶、疼痛、反酸、吞酸等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病癥者。
健客價: ¥9益氣活血,散結止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徵瘕、癥見行經后錯、經量少有血塊、經行小腹疼痛、腹有徵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4舒筋,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邪引起的四肢關節(jié)及周身疼痛。
健客價: ¥48.6活血調經、殺菌消炎、止痛化癥、軟堅散結。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陰道炎、月經不調、痛經閉 經、白帶量多、子宮糜爛、色斑、腫塊、具有殺菌、消炎、止痛、化癥的療效。
健客價: ¥18祛風濕,活血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疼痛,關節(jié)腫痛。
健客價: ¥6.5清熱利膽,理氣止痛。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黃疸(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
健客價: ¥35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肝氣郁結,胸肋脹滿,嘔吐酸水,腕腹疼痛。
健客價: ¥18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健客價: ¥32活血舒筋,驅風除濕。用于風濕痹痛,手足麻木酸軟。
健客價: ¥45塞來昔布膠囊: 在決定使用本品前,應仔細考慮本品和其他治療選擇的潛在利益和風險。根據(jù)每例患者的治療目標,在最短治療時間內使用最低有效劑量(見[注意事項]-警告)。 (1)用于緩解骨關節(jié)炎的癥狀和體征。 (2)用于緩解成人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癥狀和體征。 (3)用于治療成人急性疼痛。(見[臨床試驗]) 杜記獨角膏: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解毒斂瘡、用于風濕痰瘀阻絡、關節(jié)腫痛、屈伸不利、風濕性關節(jié)炎、
健客價: ¥668消腫止痛。
健客價: ¥9.5和胃制酸,理氣止痛。安胃止痛片用于胃氣不和引起的胃烷脹悶、疼痛,反酸、吞酸等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病癥者。
健客價: ¥35理氣,活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
健客價: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