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太陽黃經達到195°
“寒露”節(jié)氣,之后,氣溫將更低,空氣凝結露水,漸有寒意。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白露后,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后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寒露節(jié)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jié),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
寒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是說進入寒露的前五天,但見天空中的鴻雁成群結隊南遷,它們時而排成一字型,時而排成人字形,成為天空這張大紙上一抹靚麗的工筆淡彩。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是說五天之后,天氣進入深秋,寒氣開始逼人,雀鳥們都躲藏起來,而海邊出現了很多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相似,所以古人以為蛤蜊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說的是寒露將要謝幕時,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約好似的,一夜之間凌寒怒放,給肅殺凄涼的深秋涂抹上了一絲勃然生機。深秋的代表植物還有楓樹,火紅的楓葉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彷佛是生命之火的燃燒。
1“金秋之時,燥氣當令”,如果調養(yǎng)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寒露時節(jié)的飲食調養(yǎng)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少吃辛辣食物。同時注意保暖,加強運動,保持平和心態(tài)。祖國醫(yī)學在四時養(yǎng)生中強調“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因此,秋季時節(jié)必須注意保養(yǎng)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故應以保養(yǎng)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yǎng)生不能離開“養(yǎng)收”這一原則。
2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于形成血栓。“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議大家順應節(jié)氣,分時調養(yǎng),確保健康。
寒露時節(jié)護肺保陰才養(yǎng)生
寒露時節(jié),萬物隨著寒氣的增長,逐漸蕭條衰落。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也逐漸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盛。在養(yǎng)生方面,我們要使體內的生理活動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寒露時節(jié)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yī)角度上說,這節(jié)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養(yǎng)生的重點是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根據四時養(yǎng)生中強調的“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寒露時節(jié)必須注意保養(yǎng)體內的陰氣。
1拒絕秋乏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盡可能保持充足的睡眠。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散步、登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要逐漸增加運動量。拒絕秋乏還可以在飲食上進行配合: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鉀的食物。
2拒絕秋燥拒絕秋燥還要注意補充水分,飲食上宜滋陰潤肺、防燥護陰;此外,還要保持好的心情,笑口常開不但能保養(yǎng)肺氣,還可以驅除抑郁、消除疲勞、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3拒絕秋膘很多人不貼秋膘營養(yǎng)都過剩,因此,秋季的飲食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本來已經熱量過剩的人,建議吃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蘿卜、薏米、芹菜等,并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jié),既可以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陰,如果調養(yǎng)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jié)的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潤燥養(yǎng)肺中醫(yī)有妙招!
蓮藕
立秋之后,“健康食材”鮮藕又成了餐桌上的???。蓮藕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1以及鈣、鐵等無機鹽,還含有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中醫(y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后由涼變溫,有養(yǎng)胃滋陰,健脾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因此,蓮藕在秋季養(yǎng)生食譜中占有重要地位。
川貝燉雪梨
制作原料:雪梨5個,川貝10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雪梨去皮去核后,與川貝同放入碗內,加入適量冰糖,隔水燉一小時左右,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于痰熱郁肺之咳痰黃稠,久咳者。
川貝燉雪梨是歷來為大眾所公認的清潤滋補佳品,可常食,秋季最宜。川貝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川貝苦寒,能清熱,其質潤,入肺經可潤肺化痰。雪梨也為清熱滋潤之品。
花椒燉梨
大梨一個,放入花椒,燉至梨熟,可補益肺氣,平燥。
放入花椒的目的在于平抑梨的寒性,亦可升陽、助肺氣的宣發(fā)。
如有咳嗽癥狀,可在花椒燉梨外,加1克川貝粉同燉,對咳嗽有很好的作用。
羊骨粥
制作原料:粳米loo~200克,新鮮羊骨1000克,鹽、生姜、蔥等調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新鮮羊骨洗凈砍碎,加水煎成羊骨湯,然后加粳米煮成粥,加入適量調味品。
適宜人群:適用于虛勞贏瘦、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脾胃虛弱、久瀉久痢及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者。羊骨可補腎、補血,尤適于年老骨質疏松者。
禁忌:大便干結或濕盛中滿者及有實證之人慎食用。
羊骨味甘,性溫,歸腎經。其主要成分為磷酸鈣、碳酸鈣、磷脂、骨膠原、氟、鐵、鈉、鉀、彈性硬蛋白等。
百棗蓮子銀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棗20枚、蓮子20克、銀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棗、銀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養(yǎng)陰潤肺,健脾和胃。
寒露前后常灸“三太”秋季潤燥清咽
1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能滋陰降火、培陽補腎,無論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都能調治,可謂補腎的一個要穴。
2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調和氣血,如果按上去特別疼,說明肝火比較大或月經不調,經常按揉可以祛肝火、調月經、青光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3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能健脾化濕、理氣和胃,臉色發(fā)黃、乏力犯懶、沒有精神、食欲不振等,都屬于脾經經氣不足。
【這三個穴位所在的腎、肝、脾三條經絡都屬于陰經,秋季艾灸常灸此三太穴效果更好!】
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6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8.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7.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0.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6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干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6.63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3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14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15清涼解熱,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腫痛,聲嘶音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健客價: ¥5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