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數(shù)九寒天,冷在三九”,伴隨2016年冬至(12月21日)的接近,天氣也越來越冷,而我們知道,三九天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寒冷的時候。
那么,今年的三九天是幾月幾號呢?
想知道答案,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怎么“數(shù)九”。其實“數(shù)九”并不復雜——從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即“一九”,數(shù)到第九個九天即“九九”,數(shù)滿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宣告結束,春天來臨。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今年的三九天具體是什么時候啦!
一九:12月21日~12月29日
二九:12月30日~1月7日
三九:1月8日~1月16日
你可別小瞧了三九天,它可是補益的最佳時節(jié)!俗語也說了:“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也是養(yǎng)精蓄銳滋補的時候。冬季陽氣潛于內,陰氣盛于外,人體也進入一年的調整休養(yǎng)期,為來年儲備能量。中醫(yī)有一個說法,叫做“夏病冬治”,而三九天就是“夏病冬治”的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undefined
夏病冬治
夏季人們常貪涼,過多食用生冷食品,吹涼風,導致汗液排出不暢,寒氣郁閉于體內。而冬季的三九天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在三九天進行艾灸,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祛風散寒,起到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
艾艾君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強調過,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統(tǒng)一的整體,養(yǎng)生保健應順應時節(jié)變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所以陰虛陽亢的癥狀在冬天抓緊養(yǎng)陰,夏天時癥狀就會減輕。而冬季陰氣最盛的時候要數(shù)三九,所以三九天是“夏病冬治”的最佳時候。
三九天艾灸主要針對因陽氣不足,遇寒而發(fā)或者加重的癥狀,如:多種反復發(fā)作的癥狀、消化系統(tǒng)問題;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對過敏體質的人,如有過敏性哮喘的,可降低發(fā)病幾率,緩解癥狀等等。
除此之外,對于其他虛寒類問題,如怕冷、乏力、虛寒頭痛、虛寒性頸肩腰腿痛、胸背部冷痛,小腹不溫、虛寒性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等,通過三九天艾灸可以得到緩解,調節(jié)亞健康狀態(tài)。
undefined
三九天艾灸
“夏養(yǎng)三伏,冬補三九,冬夏共治,陰陽調衡”,這是三九天艾灸的理論。在三九天進行艾灸調理,可以達到“夏病冬治”的效果。三九天艾灸是對三伏天艾灸效果的補充和鞏固,前者是夏病冬治,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正補虛的方法。
冬至是陰寒盛極之日,也是一陽初生之時。因為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所以選冬至作為三九天艾灸時間的開始,就是順應這種自然界陽氣初生的作用,以助人體陽氣的生成。
三九天艾灸適合于以下人群
健康人群日常保養(yǎng);
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者人群;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感冒人群;
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癥等人群;
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婦科炎癥等女性人群;
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人群。
三九天艾灸注意事項
艾灸前后戒食牛肉、燒鵝、鴨、花生等易化膿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兒童也可以進行艾灸,兒童肌膚腠理疏松更容易吸收。
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太渴、醉酒、婦女月經(jīng)期,不宜施灸。
激烈運動后不能施灸。
艾灸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F(xiàn)象,不需要進行處理。如果局部出現(xiàn)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以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較大,可以用消過毒的針將水泡刺破,放出水液,抹上艾灰,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