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月經來潮前或行經時面目或肢體浮腫,經后自然消退者,稱為“經行浮腫”。本病一般在月經來潮前3~5天即開始浮腫,經凈后浮腫消退。以育齡婦女多見。中藥治療效果好,屬中醫(yī)的經行前后諸證范圍,相當于西醫(yī)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經行浮腫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腎陽虛,水濕運化受困。也有肝郁氣滯,水濕宣泄不利。在經期氣血下注沖任。脾腎愈虛或氣血壅滯,水濕泛溢肌膚而浮腫。治療以健脾溫腎利水為主,輔以調經,如因氣滯者可予理氣行滯,化溫消腫。
【病因病理】
1.脾虛脾主運化水濕,脾能統(tǒng)血。當經行之時,則血注于沖任而行經,如因脾氣素虛經行阻血下注沖任,氣隨血下,脾氣益虛,水濕內聚,泛于肌膚,而成浮腫。
2.腎虛腎主溫熙,腎虛則溫熙無力,腎陽敷布受礙,經行時經血下注,陰盛于下,腎陽更虛,溫熙乏力,不能化氣行水,故水泛而腫。
3.氣滯情志久郁,經行不暢,氣機不利,升降失司,水道通調不利,水濕不運,水泛為腫。
【診斷要點】
1.根據每逢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面目或肢體浮腫,經凈后浮腫逐漸自然消退進行診斷。
2.需與慢性腎炎引起的浮腫及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引起的浮腫進行鑒別。可作尿常規(guī)、腎功能、血肉分泌等檢查,必要時作婦檢J超等項檢查。
3.需與營養(yǎng)不良性浮腫鑒別,尤其近年來盛行減肥節(jié)食,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應予重視。
【辯證分型】
1.脾虛經行面目四肢浮腫,按之沒指,脘悶腹脹,納少便溏,神疲乏力,經行量多,色淡紅。苔薄白,舌淡,脈儒細。
2.腎虛型經行面肢浮腫,下肢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骶冷痛,大便溏薄,月經后期,量少色淡。苔薄,舌淡,脈沉弱。
3.氣滯經前或經行面目及四肢腫脹,隨按隨起,少腹脹痛,經行不暢,經色偏暗。苔薄膩或白膩,脈弦。
【分型治療】
1.脾虛治法:健脾滲濕,調經消腫。
2.腎虛治法:溫腎利水,調經消腫。
3.氣滯治法:健脾理氣,調經消腫。
【注意事項】
1.經行浮腫與體質虛弱(脾虛或腎虛)有關,還與氣血失調有關,因此平時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增強體質,調和氣血,預防本病的發(fā)生。
2.經行浮腫者平時飲食宜淡,少食腌制品或過分油膩的食物。
3.行經之前適當控制水分攝入量,以免引起或加重水腫。
4.對于經行水腫久治無效者,應進一步作全身的內科檢查,明確水腫的病因,以確定治療方案。
臌癥丸:利水消腫,除濕健脾。用于臌癥,胸腹脹滿,四肢浮腫,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健康補脾丸:健脾利濕。用于臌癥后期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健客價: ¥1670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健客價: ¥7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
健客價: ¥28.6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尿少;高血壓,神經衰弱,腎炎浮腫。
健客價: ¥27益氣養(yǎng)陰,補腎健脾,清除余毒。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癥見神疲乏力,腰膝腿軟,面目、四肢浮腫,頭暈耳鳴;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0疏肝、健胃、清熱、愈潰瘍、消腫。用于"木布"病遷不愈,胃脘嘈雜、灼痛,肝熱痛,消化不良,呃逆,吐瀉膽汁,壞血和煙汁樣物(即赤白痢疾),急腹痛、黃水病、臟腑痞瘤,食物中毒以及陳舊內科疾病,浮腫、水腫等。
健客價: ¥150溫腎健脾,化氣行水,用于脾腎陽虛,水濕潴留所制的水腫癥見全伸浮腫,面色蒼白,脘腹脹滿,納少便溏,神卷尿少,慢性腎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4補脾溫腎,滲濕活血。用于脾腎陽虛、血瘀濕阻所致的水腫,癥見浮腫、乏力、腰膝冷痛;慢性腎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1益腎健脾,利水消腫。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癥見浮腫、腰痛、乏力、怕冷、夜尿多;慢性腎炎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26益腎健脾,利水消腫。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癥見浮腫、腰痛、乏力、怕冷、夜尿多;慢性腎炎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17.5溫腎,利水,消食,燥“協(xié)日烏素”。用于胃寒,消化不良,腿腳浮腫,水腫,腎寒腰痛,遺精淋下,宮寒帶多。
健客價: ¥27祛風濕,利關節(jié),行水氣。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