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水管周圍受損容易和什么癥狀混淆
(一)第四腦室豚囊蟲病 第四腦室囊蟲病由于囊腫阻塞中孔或中腦導水管的下口而出現顱內壓增高癥,腦囊蟲病一般為多發(fā),囊蟲不僅位于腦室內,更多見于腦皮層或皮層下結構,常有癲癇發(fā)作。病人一般食入過被感染的豬肉,或到過流行區(qū)。皮下??梢姷蕉鄠€結節(jié),皮下結節(jié)切除檢查常發(fā)現囊蟲。腦脊液及血液補體結合試驗均陽性。腦室造影可見腦室呈一致性擴大,第四腦室內有軟組織影或充盈缺損。
(二)顱后凹蛛網膜炎 病人常有腦鄰近部位、腦組織或全身性感染,在急性感染期病人有體溫增高及輕度顱內壓增高。一般都有長時間的緩解期,并可因感冒、勞累而使癥狀加重。蛛網膜炎時可使中腦導水管發(fā)生狹窄或閉塞,第四腦室中孔及枕大池同時發(fā)生粘連,使腦脊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出現顱內壓增高癥,臨床上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視乳頭水腫。如腦干被累及,常有后組顱神經受累癥狀,但一般無腦病灶癥狀。多數病情進展較快而嚴重,死亡率較高。腰穿檢查腦脊液細胞數增高,顱壓增高顯著。顱骨平片示顱壓增高征象,氣腦造影蛛網膜下腔及枕大池可不充盈,腦室造影可見中腦導水管以上的腦室系統(tǒng)一致性擴大。
(三)小腦結核瘤病 結核瘤可為單發(fā)也可為多發(fā),一般多見于兒童及青年人。多發(fā)性者除顱后窩有結核瘤外,全身尚有活動性結核病灶。病人一般情況較差,具有全身結核中毒癥狀,表現為低熱、盜汗、面色潮紅和消瘦。有的病人可合并有結核性腦膜炎癥狀,出現腦膜刺激征。單發(fā)性的結核瘤,病人小腦癥狀明顯,有共濟運動失調,眼球震顫,嚴重時出現小腦性強直,少數病人有結核中毒癥狀,多數病人一般情況較好。腰穿檢查,腦脊液壓力較高并含蛋白,但細胞數及糖含量正常。
(四)小腦膿腫 常因中耳炎或乳突炎引起鼓室后壁發(fā)生炎癥,并向上發(fā)展而導至小腦膿腫,而血源性者較少。小腦膿腫時病人一般都具有原發(fā)病灶的癥狀和全身感染癥狀,表現為發(fā)熱、寒戰(zhàn)、白細胞增高及血沉增快。與此同時病人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惡心和嘔吐。小腦體征明顯,表現為共濟失調,步態(tài)蹣跚,肌張力降低和強迫頭位,有時可出現后組顱神經癥狀。腦室造影顯示第四腦室變形和移位對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五)小腦半球腫瘤 小腦半球腫瘤病人大部分具有顱內壓增高,并常以頭痛為首發(fā)癥狀,疼痛常位于后枕部,伴以惡心嘔吐,頭痛發(fā)作日趨頻繁,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下降,有的可出現復視。由于小腦半球受損而出現共濟失調(患側上下肢)、眼球震顫、頭暈等。腫瘤向外側發(fā)展造成顱神經的損傷,常見者有三叉神經、面神經、聽神經及舌咽神經受損后所出現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面部感覺障礙,聽力減退及嗆咳等。腦干受侵犯出現長束征。長期的高顱壓和腫瘤的不斷生長而產生枕骨大孔疝,病人表現為強迫頭位。腦室造影顯示有第四腦室的變形、移位及充盈缺損等。
(六)小腦蚓部腫瘤 小腦蚓部腫瘤易于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而產生顱內壓增高,病人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及視神經乳頭水腫,這也是小腦蚓部腫瘤的主要癥狀。由于小腦蚓部體積較小,發(fā)生腫瘤時多將小腦半球向兩側推擠,損傷顱神經(Ⅳ、Ⅵ、Ⅶ、Ⅷ對腦神經),小腦蚓部受損后的共濟失調為軀干性共濟失調,有時可出現眼震。小腦蚓部腫瘤極易產生枕骨大孔疝,雙側小腦扁桃體呈對稱性疝入枕骨大孔,病人出現強迫頭位,其頭部常前傾,有的病人常呈膝胸臥位姿勢。腦室造影可確定診斷。
(七)腦干腫瘤 腦干腫瘤多發(fā)于兒童,以膠質瘤居多。臨床上表現為顱內壓增高、意識及精神障礙、局灶性損害等。顱內壓增高一般多在晚期出現,但中腦腫瘤特別位于被蓋部者,由于其對中腦導水管的壓迫,在早期即可出現顱壓增高。由于腦干網狀結構的受損,病人產生嗜睡、淡漠、甚至昏迷。腦干受損后最突出的局灶癥狀為交叉性麻痹,其次為顱神經、錐體束及小腦受損癥狀,病人出現聽力減退、吞咽困難、癱瘓、共濟失調和眼震。腦脊液檢查有壓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顱骨平片偶見內聽道等處的骨質有破壞,腦室造影見腦室呈一致性擴大,第三腦室后部常有充盈缺損,椎動脈造影見大腦后動脈及小腦上動脈發(fā)生移位。
(八)小腦橋腦角腫瘤 小腦橋腦角腫瘤多為聽神經瘤,其次可見上皮樣囊腫及腦膜瘤。臨床上表現為小腦橋腦角綜合征,出現三叉神經、聽神經、面神經、外展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及小腦受損后的功能障礙。并出現腦干受壓移位和晚期出現的顱壓升高,病人將有持久性的耳鳴、進行性耳聾、面部麻木、角膜感覺減退、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病人還可出現面神經的輕癱、言語不清、共濟失調以及眼內斜。少數病人并可出現輕度偏癱及半身感覺障礙。
1. 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并多為女性。首發(fā)關頭為聽神經的刺激和破壞癥狀,表現為高音調耳鳴,繼之出現聽力減退、眩暈、惡心、嘔吐和眼震。由于腫瘤的壓迫和侵犯,病人Ⅴ、Ⅶ、Ⅸ、Ⅹ對顱神經出現功能障礙,表現為角膜感覺遲鈍、顏面麻木、咀嚼無力、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少數病人出現三叉神經分布區(qū)的疼痛。小腦受損病人可出現共濟失調。X線顱骨平片顯示內聽道的擴大或骨質破壞。
2.橋腦小腦角上皮樣囊腫 其發(fā)病率在橋腦小腦角腫瘤中僅次于聽神經瘤而占第二位,好發(fā)于青年及中年人。臨床上表現為顱神經受損癥狀,其中以三叉神經痛發(fā)病者較多,表現為三叉神經第二支,第三支分布區(qū)燒灼樣或電擊樣劇痛,有扳機點。其次病人可有耳鳴、耳聾及走路不穩(wěn),少數病人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舌咽及迷走神經受損癥狀。
(九)枕骨大孔部腫瘤 以腦膜瘤及神經纖維瘤為多見,腫瘤起源于枕骨大孔周邊或椎管上段。大部分病人為成年人,在疾病早期出現后枕部及上頸部疼痛并向頂部放射,在用力或咳嗽時疼痛加重,因此病人有頸部強直及強迫頭位。并可出現肢體活動障礙,這種活動障礙常由一個肢體開始而向其它肢體發(fā)展,也有從雙上肢或雙下肢開始者,有的可出現脊髓半切癥,表現為同側不同程度的偏癱,對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并可出現肩部肌肉萎縮。晚期有顱內壓增高和顱神經受損,常見有Ⅺ、Ⅸ、Ⅹ腦神經損害,其次可見三叉神經及面神經損害,病人可有呃逆、眼震、共濟失調、眩暈及頸交感神經麻痹。腦脊液檢查蛋白含量增高對診斷有幫助,顱骨X線平片顯示枕骨大孔周邊骨質增生或破壞,上頸段椎板、椎弓也可發(fā)生破壞。腦CT檢查對診斷很有幫助。
導水管周圍受損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導水管周圍受損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腦干腫瘤
- 第四腦室腫瘤
- 病因腦干腫瘤是怎么引起的?
- 檢查腦干腫瘤要做什么檢查?
- 并發(fā)癥腦干腫瘤會引發(fā)什么疾病?
- 預防腦干腫瘤要怎么預防?
- 癥狀腦干腫瘤有什么癥狀?
- 診斷鑒別腦干腫瘤如何鑒別?
- 治療腦干腫瘤怎么治療?
- 找藥品腦干腫瘤需要吃什么藥?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磁共振波譜成像 、 小氣腦CT掃描 、 CT造影增強掃描 、 磁共振波譜分析
[最常用的藥物]
- 病因第四腦室腫瘤是怎么引起的?
- 檢查第四腦室腫瘤要做什么檢查?
- 并發(fā)癥第四腦室腫瘤會引發(fā)什么疾病?
- 預防第四腦室腫瘤要怎么預防?
- 癥狀第四腦室腫瘤有什么癥狀?
- 診斷鑒別第四腦室腫瘤如何鑒別?
- 治療第四腦室腫瘤怎么治療?
- 找藥品第四腦室腫瘤需要吃什么藥?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腦脊液蛋白定性 、 多藥耐藥(MDR)基因檢測 、 中耳 、 腦脊液乳酸脫氫酶
[最常用的藥物]
導水管周圍受損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關注排行榜
導水管周圍受損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