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角膜是一種以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征的眼病,重者可導致角膜渾濁,最終需行手術治療。手術多為穿透性角膜移植術或深板層角膜移植術,而仍有患者發(fā)生二次圓錐角膜。來自美國休斯敦大學附屬眼科學院的角膜及接觸鏡中心的研究者對兩例就診于該院的二次圓錐角膜患者進行了報道,并且同時進行了相關的文獻評論,分析了導致二次圓錐角膜發(fā)生的原因。
病例一為52歲男性,曾因雙眼進行性加重的圓錐角膜于24年前行雙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術;病例二為58歲女性,曾因雙眼圓錐角膜于33年前行雙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后又于10年前行雙眼白內(nèi)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9年前行雙眼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兩病例經(jīng)角膜散光儀、角膜地形圖及角膜厚度測量后確證雙眼再次發(fā)生圓錐角膜,但由于兩病例佩戴鞏膜接觸鏡后視力都可得到較理想的矯正效果而未再行手術治療,因此未取得病理組織診斷。
研究者同時通過pubmed檢索出13例手術治療后再次發(fā)生圓錐角膜的病例報道,對其進行了一一分析。關于促進圓錐角膜的原因較為公認有以下三方面:外力揉眼、軟性角膜接觸鏡佩戴及紫外線暴露。經(jīng)分析,13例文獻報道中大部分人并無外力揉眼或軟性角膜接觸鏡佩戴史,而幾乎無文獻報道紫外線暴露與病例的關系,同時亦無在圓錐角膜與緯度高低的流行病學依據(jù),以上都可說明此三方面并不是造成二次圓錐角膜的主要原因。
有關于多例行二次手術治療圓錐角膜的回顧性研究提出,對發(fā)生擴張的角膜植片行病理檢查,可發(fā)現(xiàn)受體角膜細胞向供體植片生長遷徙的過程中,受體細胞所攜帶的“圓錐疾病”也傳染過去,導致本無擴張傾向的角膜植片發(fā)生圓錐變。本文中研究者提供的兩例同時發(fā)生雙眼二次圓錐角膜也間接印證這一觀點。供體角膜來源由角膜庫進行嚴格篩選,排除有圓錐傾向的角膜供體,雖不能完全保證,但兩例來自不同供體的角膜由供體角膜擴張傾向引起同時發(fā)生雙眼圓錐角膜實屬罕見。
由此,研究者認為進行過角膜移植的圓錐患者,二次發(fā)生圓錐角膜是受體自帶疾病的“復發(fā)”,而非由其他外在誘因引起的“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