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眼科頻道 > 眼科疾病 > 青光眼 > 青光眼患者做OCT,查視盤?還是查黃斑??

青光眼患者做OCT,查視盤?還是查黃斑??

2018-07-18 來源:協和眼科資訊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青光眼是以進行性加重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損害、視盤及神經纖維層形態(tài)結構改變和視野缺損為主要特征的視神經病變。目前對于神經纖維層、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盤損害的客觀評估方法主要包括眼底立體照相等多種影像學技術,也包括自問世以來即風靡眼科界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青光眼是以進行性加重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損害、視盤及神經纖維層形態(tài)結構改變和視野缺損為主要特征的視神經病變。目前對于神經纖維層、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盤損害的客觀評估方法主要包括眼底立體照相等多種影像學技術,也包括自問世以來即風靡眼科界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由于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RGC)軸突最終匯聚于視盤,因此在OCT的多個檢查方案中,神經纖維層(RNFL)厚度的掃描分析是青光眼患者篩查和隨訪中最常用到的。但由于不同人視盤大小、傾斜程度等均有不同,也難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黃斑處視網膜厚度的測量也可以作為青光眼患者視神經損傷程度的重要參考,其解剖學依據為黃斑部有多達7層的RGC胞體,占到總數的50%,細胞體直徑較軸突更大且更易測量,不同人之間黃斑形態(tài)差異相對較小。那么排查和隨診青光眼,應該查視盤還是查黃斑呢?近期有學者匯總了34項共納入5226只眼的相關研究進行了Meta分析,來回答這一問題。

 
該Meta分析所納入的均為病例對照研究,評價視盤或黃斑掃描相關參數診斷青光眼的特異度、敏感度、假陽性和假陰性等,所使用OCT均為頻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SD-OCT),其中19項使用RTVueOCT,10項使用CirrusHD-OCT,5項使用Topcon3D-OCT。測量黃斑處神經節(jié)細胞復合體(Ganglioncellcomplex,GCC)及視盤旁RNFL厚度,分析不同儀器及不同測量指數之間青光眼診斷比值比(diagnosticoddsratio,DOR)的區(qū)別。
 
系統分析發(fā)現多數研究不論儀器或不同測量指數,其診斷青光眼的特異度均在0.90~0.95,敏感度0.65~0.75。RTVueOCT、3D-OCT、HD-OCT測得黃斑部GCC厚度的診斷特異度分別為0.93~0.94、0.91和0.90~0.91,敏感度則分別為0.61-0.64、0.66-0.67及0.75-0.78;測量RNFL厚度的診斷特異度分別為0.93、0.88和0.94,特異度分別為0.66、0.71及0.80。不同部位的RNFL中,下方RNFL厚度診斷青光眼的特異性高于上方、顳側及鼻側。研究又對比了測量黃斑部GCC及視盤旁RNFL厚度的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發(fā)現平均黃斑部GCC厚度較RNFL厚度的DOR相似,輕度偏低,在RTVueOCT及HD-OCT中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圖1)。
 
圖1不同OCT測量RNFL厚度、GCC厚度診斷青光眼的敏感度、特異度及DOR。
 
由于該系統評價所納入的研究之間的差異較大,參數指標復雜,所以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誤差,今后的研究中還將進一步納入包括高度近視等在內的一些特殊類型的青光眼。
 
原文:
 
MacularversusRetinalNerveFiberLayerParametersforDiagnosingManifestGlaucoma:ASystematicReviewofDiagnosticAccuracyStudies.Ophthalmology2016;123:939-949.
 
短評:
 
視乳頭旁神經纖維層(Circumpapillaryretinalnervefiberlayer,cpRNFL)和視神經的結構參數一直是OCT在青光眼疾病應用中的重要檢測指標。但是由于視神經杯盤比、視乳頭血管結構變化范圍較大,視盤傾斜角度差異等原因,cpRNFL測量的可靠性仍然受到較大影響。然而,由于黃斑區(qū)結構相對穩(wěn)定,同時超過半數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位于黃斑區(qū)并且體積較大、易于檢測,特別是伴隨OCT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黃斑的內層結構,主要是神經節(jié)細胞復合體(Ganglioncellcomplex,GCC)厚度有了更加精準的分析,使黃斑區(qū)成為了青光眼診斷和隨診中的一只“潛力股”。
 
本文通過Meta分析發(fā)現,目前OCT在青光眼的診斷中,cpRNFL較黃斑區(qū)GCC的檢測更有優(yōu)勢,但兩者的差距并不明顯。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研究對象均為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較大,并且此次分析中尚未納入高度近視和視盤斜入等特殊類型的青光眼,而恰恰在這一類病例中,有研究指出黃斑厚度指標的診斷意義較cpRNFL更大。此外,由于乳斑束通常在青光眼病程的晚期發(fā)生損害,因此,黃斑區(qū)厚度的檢測對于中晚期青光眼病情進展的評估可能更有意義。無論如何,相信隨著OCT圖像質量和可重復性的提升,黃斑區(qū)在青光眼診斷和隨診中的重要作用也將被進一步挖掘和證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