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糖尿病并非胖子專利 而是因為它
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但并不是每個胖人都會得糖尿病,還有些瘦人也會被糖尿病找上。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美國猶他大學健康學院研究發(fā)現,導致人們得糖尿病的原因不完全取決于體型肥胖與否
現目前,很多人對糖尿病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以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實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時為糖耐量損傷(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時為空腹血糖損傷(IFG)在我國醫(yī)生在作出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癥狀加以考慮,如果有癥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癥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但并不是每個胖人都會得糖尿病,還有些瘦人也會被糖尿病找上。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美國猶他大學健康學院研究發(fā)現,導致人們得糖尿病的原因不完全取決于體型肥胖與否
那么為什么慢性病也會具有像傳染病一樣的聚集的現象呢?專家介紹,這些疾病大多數都有“遺傳易感性”,也帶有致病基因的個體具有患病的遺傳基礎。
許多糖尿病患者只控制主食的攝入,認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會導致兩種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導致體內蛋白質、脂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yǎng)不良
高血糖侵害身體器官,比如心臟、眼睛、足部等等,很多人都知道,而高血糖累及胃腸功能,您可能沒聽過,但它們其實很常見,發(fā)生率高達10%~30%。長期高血糖不但會損傷胃腸神經,還會損傷為胃腸供血的微血管。
糖尿病時全身多臟器及組織均可發(fā)生病理改變。胰腺的病變有b細胞的改變,胰島玻璃樣變性,胰島纖維化及胰島的淋巴細胞的浸潤。大部分的糖尿病人(約70%一80%)的渾身小血管及其微血管可發(fā)生一系列的改變
神經病變則帶來最折磨人的便秘、瘙癢、失眠、手腳麻涼、肢端疼痛等并發(fā)癥。代謝系統(tǒng)病變則導致乏力、“三多一少”、高血脂、脂肪肝等癥狀。免疫力低下讓糖尿病人頻繁感冒、極易感染。而四大系統(tǒng)的綜合作用,又會帶來糖尿病足等嚴重并發(fā)癥。
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中血管形成亦減少,是病變組織缺血的另一種形式,增加了截肢的風險。足部生物力學異常改變足部生物力學異常改變,與足部潰瘍和截肢的發(fā)生有關,這些改變包括:足底壓力升高、骨的異常變化以及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