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藥復方葛根芩連湯能有效降血糖
摘要:近幾年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研究發(fā)現,原本用于治療腹瀉的張仲景《傷寒論》經方葛根芩連湯具有顯著降糖效果,但其作用機理尚不明確。
據新華社北京報道:在國家“973”計劃“以量-效關系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項目支持下,我國科學家進行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
糖尿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傳統(tǒng)中藥復方葛根芩連湯具有明確的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療效,且具有劑量依賴性,而這種療效與腸道菌群結構變化有著密切關系,從而為解釋中藥復方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鏈。
此項研究由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中醫(yī)院仝小林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上海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趙立平團隊合作完成,相關論文10月3日在線發(fā)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tài)學會會刊》上。
近幾年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研究發(fā)現,原本用于治療腹瀉的張仲景《傷寒論》經方葛根芩連湯具有顯著
降糖效果,但其作用機理尚不明確。
科學家對187名
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葛根芩連湯不同劑量組的糖尿病臨床療效評價。研究表明,安慰劑組和低劑量組在12周時間里腸道菌群結構沒有顯著變化,臨床癥狀也沒有改善。隨著葛根芩連湯劑量提高,受試者的腸道菌群結構變化越來越大,臨床療效越來越好,提示菌群變化可能是糖尿病改善的原因之一。
科學家對受試者治療前后糞便樣品中細菌的DNA進行了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從4000多種細菌中找到了與糖尿病改善呈正相關或負相關的具體種類。其中一種細菌在用藥后顯著升高,且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呈負相關,藥量越大,這種細菌的數量升得越高,血糖控制越好。
“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研究腸道菌群結構變化和中藥復方治療糖尿病效果關系的臨床試驗,既證實了一種中藥復方的臨床療效,也提供了西方醫(yī)學可以接受的機理解釋。”國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聯(lián)盟主任委員、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說。
(實習編輯:莫蕓嬋)